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應具備的正確育兒方式

很多爸爸覺得, 孩子小時候自己做不了什麼事, 等到孩子長大再說吧!真的是這樣嗎?本期乖乖網小編將告訴爸爸, 如何在孩子的早期成長階段發揮作用。

我們通過大量的調査研究發現, 孩子在3~8歲期間, 與爸爸的相處時間和相處方式, 會對孩子的認知、社會能力及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而且, 與認知能力相比, 爸爸對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影響更大。 通過大量的家庭調査我們還發現, 爸爸應該具備的正確育兒方式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會對孩子表示出熱情與愛意;能夠對孩子的學習提供幫助或支持,

Advertisiment
但不會管得太多或者態度專橫;能制定科學的、適當的規矩, 並和孩子一起堅持執行這些規矩, 但不會過於嚴厲懲罰孩子。

以上這些都是爸爸如果願意便能做到的一些正確育兒方式, 也是積極育兒的爸爸應該具備的特質。 但是, 如果你家碰巧有個熊孩子, 就是不聽話, 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互動、遊戲怎麼辦?

研究者認為, 與其說是參與育兒的爸爸教育出了規矩、乖巧的孩子, 不如說是因為孩子規矩乖巧, 所以爸爸才更願意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 如果暫時先把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終極問題放在—邊, 那麼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孩子的早期階段, 是爸爸與孩子相處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那麼, 在這段錯過便不再重來的關鍵時期裡, 爸爸該怎麼做, 才能和孩子相處得更融洽呢, 不妨看看下面幾個要點:

想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那些令你不快的舉動

一般來說, 孩子們很少會故意想要激怒你。 他可能只是累了, 餓了, 或是想吸引你的關注, 卻不知道如何用合適的方式表達。 如果能找出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 自然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你和孩子平曰的相處, 打下良好的基礎。

爸爸要以身作則

你想要孩子不發脾氣, 有事好商量。 那麼在你自己生氣的時候, 就首先要試著深呼吸, 壓抑住怒火,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想要孩子通過努力獲得獎勵(比如觀看喜愛的節目), 那麼你也應該給自己設定目標,

Advertisiment
達成目標再看,給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示範。

一次只做一件事

專注會讓你手頭的事情更有意思, 這樣的道理也適用于你和孩子的相處。 所以, 回到家就把你手上的工作、電話、遊戲先放在一邊吧, 找一些創造性的、有趣的, 可以你和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讓你和孩子共同度過一段高質裡的二人時間。

爸爸要學會放鬆

爸爸們如果能夠花點時間陪伴寶寶玩遊戲, 寶寶就會很滿足了, 未必再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和孩子進行什麼特殊活動。 所以, 想要放鬆一天的疲倦, 就帶上孩子一起吧, 不僅孩子開心, 也更有利發展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