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激發淘氣寶寶的成長能量

馬兒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帥哥, 非常活躍。 馬兒種種的淘氣行為, 經常讓老師、家人手足無措, 對於這樣的可愛寶寶應該如何教育的問題,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專家的建議。

趣味情景回顧:

情景1:

馬兒剛來幼稚園的第一天, 老師就發現他很淘氣, 於是想和他聊聊天。

老師說:“過來, 寶寶。 ”一般寶寶看到老師叫自己, 都會馬上過去, 哪想到馬兒卻說:“你過來!”老師說“你過來。 ”馬兒依然停在原地不動, 說:“你過來!”不過, 幾次拉鋸戰後, 馬兒還是走過去了。 老師拉著馬兒的手對他說:“你很棒哦, 希望我們做好朋友, 好嗎?”馬兒放下了戒備,

Advertisiment
對老師微微一笑。

情景2:

幼稚園組織小朋友去烏山春遊, 下山的時候, 天快要下雨了, 老師就說:“春遊不下雨, 下雨不春遊。 ”哪想馬兒接了一句:“不春遊就下雨。 ”老師們看了他一眼, 覺得馬兒真是一個有逆向思維的寶寶。

情景3:

做完口腔保健, 小朋友們都回到了座位上, 醫生收拾著做口腔保健的器械, 馬兒就一個勁地認真看著, 全然忘記了老師和小夥伴都已經集中在一起等他了。

情景4:

馬兒有時候會做一些淘氣的事兒, 比如把小朋友的手給夾了;做了其他錯事, 還很不服氣;有時候, 他也會因為別的小朋友搶了他的座位而嚎啕大哭……

專家分析:

馬兒是個有逆向思維的寶寶, 他很淘氣, 但又有豐富的情感,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介入馬兒的教育,

Advertisiment
對他的成長及未來發展都有好處。 像馬兒這樣的寶寶, 爸媽在教育時要摸清他的脾氣, 因材施教, 盡可能地優化平時的教育環境。

教育指導策略

1.朋友策略。

對於比較逆反的寶寶, 首先要和他交朋友, 讓他在心理上接受你, 對他的喜歡要讓他感受到, 這樣的互動才有效果。 其實, 寶寶很願意和“朋友”表達自己的想法。

2.寬容策略。

像馬兒這樣的寶寶, 有一點淘氣。 對待淘氣一些的寶寶, 我們就要在他們本身的基礎上設定目標, 但是目標的設定不要太高, 否則寶寶容易達不到。

3.合理引導策略。

寬容, 但不縱容。 正確的教育就是讓寶寶養成比較良好的習慣, 為他們的終生發展所服務。 想要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就要抓住契機、合理引導, 用具體形象的視頻、畫面、故事等啟發寶寶遇到事情應該怎樣運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 也就是說教育和引導要具體化, 具體到一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應該怎麼處理。

4.家園溝通策略。

老師要與家長一起共同配合, 達到教育目標的一致, 以更好地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 老師和家長之間要互相溝通寶寶的表現, 以便更全面地瞭解寶寶的情況, 達成教育觀念的一致性, 從而使爸爸媽媽和老師對待寶寶的方式做到基本統一, 這樣, 寶寶在成長中就會少一些內心的矛盾衝突。

5.親子溝通策略。

無論爸爸媽媽的工作有多忙, 都不能忽略爸爸媽媽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爸爸媽媽在寶寶心中的地位、在教育中的角色,

Advertisiment
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取代不了的。 所以, 爸爸媽媽應該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時間, 陪伴寶寶, 參與到寶寶的成長過程之中, 這才是寶寶最想要的。

對爸爸媽媽的建議

教育建議:

1.主動親近和關心寶寶, 經常和他一起遊戲或活動, 讓寶寶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 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2.創造交往的機會, 讓寶寶體會交往的樂趣。 如:

★利用走親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機, 鼓勵寶寶與他人接觸和交談。

★鼓勵寶寶參加到小朋友的遊戲之中, 或者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 讓寶寶感受到有朋友在一起玩的快樂。

★在社區裡應多為寶寶提供自由交往和遊戲的機會, 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地開展活動。

Advertisiment

3.結合具體情境, 指導寶寶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如:

★當寶寶不知怎樣加入同伴遊戲, 或提出請求不被接受時, 建議他拿出玩具邀請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個角色加入同伴的遊戲。

★對寶寶與別人分享玩具、圖書等行為給予肯定, 讓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高興和滿足。

★當寶寶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衝突時, 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

★利用相關的圖書、故事, 結合寶寶的交往經驗, 和他討論什麼樣的行為會受大家的歡迎, 想要得到別人的接納應該怎樣做。

★爸爸媽媽應多為寶寶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 讓寶寶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 學會分工合作。

4.結合具體情境, 引導寶寶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比如,當寶寶有爭搶玩具等不友好行為時,引導他們想想“假如你是那個小朋友,你會有什麼感受”?讓寶寶學習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5.和寶寶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6.關注寶寶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家庭成員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寶寶,使寶寶切實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對寶寶好的行為表現多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有所認識並感到滿足和自豪。

★爸爸媽媽切忌不要拿寶寶的不足與其他小朋友的優點作比較。

教育新概念直通車

1.接納寶寶的小個性。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要接納自己寶寶與別人不同的個性特點,然後幫助寶寶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長。

2.合理運用“甘地夫人法則”。

有時候,性格逆反的寶寶在生活中很容易因為他的逆反吃些苦頭,而適當地吃苦頭也是很有必要的,吃苦頭的過程能讓寶寶在成長中對自己進行調試。所以,爸爸媽媽可以運用“甘地夫人法則”,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給寶寶提供或創造嘗試成功、挫折的機會,培養寶寶堅強的意志。

3.換一種眼光看待寶寶——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指人們運用印刻在自己頭腦中關於某一類人的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的依據的一種心理現象。寶寶對自己的進步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又是如此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所以建議爸爸媽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寶寶,對於寶寶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

4.讓寶寶自由成長——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裡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魚的個頭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是一旦將這些魚放入噴水池中,兩個月後,原本三寸的魚兒竟然可以長到一尺,這就是著名的“魚缸法則”。

所以,我們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要給寶寶選擇的自由,無論寶寶的選擇是多麼錯誤或在成人看來有多麼愚笨,也要尊重寶寶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另外,在給寶寶自由嘗試的過程中,如果完全撒手不管,給寶寶太多自由,也並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進行必要的追蹤保護,既不是放任自流,又不是管得面面俱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呵護寶寶的好奇心——潘朵拉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就是“不禁不為,愈禁愈為”。我們建議爸爸媽媽在面對寶寶的一些淘氣行為時,不妨去摸清寶寶好奇心的根源,以此來因勢利導,教育效果會更好。

6.逆反的寶寶怎麼管——飛鏢效應。

逆反是寶寶成長期不可忽視的一種心理映射,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儘管寶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選擇,但是他們又是如此渴求説明、需要訴說。建議爸爸媽媽和寶寶要保持平等的關心,冷靜地處理寶寶的逆反性格,瞭解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逆反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批評的時候注意場合、方法,不要把寶寶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要貶低寶寶的人格,這一點是很多爸爸媽媽會忽視的關鍵問題。

5.鏡子理論。

爸爸媽媽就是寶寶的鏡子,寶寶也是爸爸媽媽的一面鏡子。所以,爸爸媽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用正面的態度去處理,這樣可以為寶寶的待人接物做個好榜樣。

引導寶寶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比如,當寶寶有爭搶玩具等不友好行為時,引導他們想想“假如你是那個小朋友,你會有什麼感受”?讓寶寶學習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5.和寶寶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6.關注寶寶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家庭成員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寶寶,使寶寶切實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對寶寶好的行為表現多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有所認識並感到滿足和自豪。

★爸爸媽媽切忌不要拿寶寶的不足與其他小朋友的優點作比較。

教育新概念直通車

1.接納寶寶的小個性。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要接納自己寶寶與別人不同的個性特點,然後幫助寶寶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長。

2.合理運用“甘地夫人法則”。

有時候,性格逆反的寶寶在生活中很容易因為他的逆反吃些苦頭,而適當地吃苦頭也是很有必要的,吃苦頭的過程能讓寶寶在成長中對自己進行調試。所以,爸爸媽媽可以運用“甘地夫人法則”,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給寶寶提供或創造嘗試成功、挫折的機會,培養寶寶堅強的意志。

3.換一種眼光看待寶寶——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指人們運用印刻在自己頭腦中關於某一類人的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的依據的一種心理現象。寶寶對自己的進步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又是如此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所以建議爸爸媽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寶寶,對於寶寶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

4.讓寶寶自由成長——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裡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魚的個頭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是一旦將這些魚放入噴水池中,兩個月後,原本三寸的魚兒竟然可以長到一尺,這就是著名的“魚缸法則”。

所以,我們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要給寶寶選擇的自由,無論寶寶的選擇是多麼錯誤或在成人看來有多麼愚笨,也要尊重寶寶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另外,在給寶寶自由嘗試的過程中,如果完全撒手不管,給寶寶太多自由,也並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進行必要的追蹤保護,既不是放任自流,又不是管得面面俱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呵護寶寶的好奇心——潘朵拉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就是“不禁不為,愈禁愈為”。我們建議爸爸媽媽在面對寶寶的一些淘氣行為時,不妨去摸清寶寶好奇心的根源,以此來因勢利導,教育效果會更好。

6.逆反的寶寶怎麼管——飛鏢效應。

逆反是寶寶成長期不可忽視的一種心理映射,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儘管寶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選擇,但是他們又是如此渴求説明、需要訴說。建議爸爸媽媽和寶寶要保持平等的關心,冷靜地處理寶寶的逆反性格,瞭解寶寶在日常生活中逆反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批評的時候注意場合、方法,不要把寶寶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要貶低寶寶的人格,這一點是很多爸爸媽媽會忽視的關鍵問題。

5.鏡子理論。

爸爸媽媽就是寶寶的鏡子,寶寶也是爸爸媽媽的一面鏡子。所以,爸爸媽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用正面的態度去處理,這樣可以為寶寶的待人接物做個好榜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