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孕期准媽媽更容易患牙齦炎

孕婦口腔衛生不良或牙齒排列不整齊, 比一般人更易患牙齦炎!專家指出, 妊娠期內分泌的改變以及孕婦喜食酸甜食物, 都會加重口腔炎症, 或者導致牙齒鬆動、過敏等。

李女士最近懷孕了,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日常生活起居都把孕婦照顧得好好的, 生怕出了什麼差錯, 影響到下一代。

可是, 儘管照顧無微不至, 李女士的牙齦卻出現了充血、水腫等問題, 有時一刷牙就容易出血。 來到口腔科一檢查, 醫生發現她幾乎所有的牙齒牙齦都明顯腫大, 部分牙齦乳☆禁☆頭還腫得很厲害, 稍稍一碰就出血。 李女士自己覺得很奇怪:“我每天都在刷牙啊,

Advertisiment
怎麼還這樣?”

婦女在懷孕的時候, 由於妊娠期內分泌的改變, 導致血液中的黃體酮含量增加, 激素平衡失調, 牙齦組織中的毛細血管擴張、彎曲、彈性減弱, 血流淤滯及血管滲透性增加, 容易造成口腔局部牙齦組織腫脹、脆軟, 醫學上稱之為妊娠期牙齦炎。 牙齦增生肥大嚴重者, 可導致妊娠瘤產生。 刷牙時, 即使動作很輕, 也容易引起出血。 另外, 由於內分泌的改變, 也影響到正常牙齦齦溝處的細菌成分發生改變, 以及牙齦對細菌產物——菌斑的反應發生改變, 這也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反應, 李女士就是這樣。

不過, 上述變化雖然與妊娠有直接關係, 但多發生于口腔衛生不良或牙齒排列不整齊的孕婦,

Advertisiment
妊娠只不過加重了口腔局部的炎症反應, 如果沒有局部刺激物, 妊娠並不引起牙齦發生炎症改變。

在妊娠期, 有的孕婦還可能發生牙齒鬆動、咬物乏力, 或者牙本質過敏, 這與母體需鈣量增加, 飲食中鈣含量不足有關;有時孕婦喜食酸味食物及飲料, 又因身重疲乏而忽略了口腔衛生, 或因偏食而營養不足, 這些都可能導致牙齦炎、牙齒鬆動、牙本質過敏、齲齒等發生, 口腔衛生不好時, 還會加重炎症反應, 導致齲齒及食物嵌塞, 牙周膿腫及冠周膿腫等。

專家提醒, 孕婦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科學膳食, 堅持早晚刷牙, 牙刷毛可以軟一些, 避免傷及牙齦;每次進餐後或吃水果後都要漱口, 及時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

Advertisiment
防止細菌在口腔內繁殖;並要多吃一些雞蛋、豆製品和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及蔬菜, 或補充維生素C, 以降低毛細血管的滲透性, 這樣不僅可以防治牙病的發生, 而且對胎兒牙齒和骨骼的發育也有好處。 此外, 妊娠期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應是注意口腔衛生, 控制牙菌斑, 去除牙石。 對症處理後, 一般炎症可以控制或減退;妊娠瘤在分娩後也可減少或消失, 嚴重者可以手術切除, 時機可選擇在妊娠中期或分娩後, 由醫生視情況而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