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孕期准媽媽小腿抽筋預示缺鈣

抽筋, 也叫肌肉痙攣, 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 肌肉會變的僵硬、疼痛難忍。 對於准媽媽來說, 引發抽筋的原因很多, 抽筋現象也很普遍, 但緩解和預防的方法其實也有不少。 准媽媽常常會出現小腿抽筋的現象, 這是怎麼回事呢?如何預防和緩解呢?

准媽媽抽筋預示缺鈣

人體表現出的一些不自覺的小動作, 其實是人體內的各類元素平衡狀況的有力體現。 抽筋的現象一般是可能在預示准媽媽體內缺鈣, 妊娠晚期尤其是到20周以後, 胎寶寶身體基本發育完全, 但是需要的鈣量在逐漸的增加,

Advertisiment
這些鈣質都要從准媽媽體內攝取, 如果准媽媽沒有適量的增加補鈣的劑量, 就很容易造成自身缺鈣。 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就是抽筋。 所以准媽媽在孕後期要注意多喝牛奶, 同時應該經常補充一些鈣劑。 這樣才能較好地防止抽筋。

巧解抽筋

一旦發現准媽媽出現抽筋, 應該保持鎮靜, 抽筋一般不會危害到生命, 所以不必過分驚慌。 應對抽筋我們自有妙招:

放鬆

讓准媽媽平躺于床上, 頭偏向一側並略向後仰, 頸部稍微抬高, 儘量讓准媽媽放鬆。 如果是腿部抽筋, 就向身體上方緩緩搬動准媽媽的腳板, 這樣可以對準媽媽的腿部肌肉有一定程度的暫時性拉伸作用, 緩解准媽媽由於抽筋造成的疼痛。

控制

為了防止准媽媽在劇烈抽筋時與周圍的硬物碰撞致傷,

Advertisiment
要控制准媽媽的動作過大, 但絕不可用強力把抽搐的肢體強行壓住, 這樣會對胎寶寶和媽媽都造成傷害。

拉伸

如果是小腿肚抽筋就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 握住抽筋腿的腳趾, 慢慢向上拉, 讓准媽媽緩緩放鬆。 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 幫助小腿伸直。 如果是大腿抽筋, 彎曲抽筋的大腿, 與身體成直角, 並彎屈膝關節, 然後用兩手抱著小腿, 使它慢慢地貼在大腿上, 並做輕微晃動, 隨即慢慢向前伸直, 如此反復進行。 但是在進行過程中, 一定不能用力太大, 防止對準媽媽和胎寶寶的傷害。

舒展

手指、手掌如果出現抽筋, 應該先將手握成拳頭, 然後用力張開, 又迅速握拳,

Advertisiment
如此反復進行, 並用力向手背側擺動手掌, 在抽筋部位用毛巾熱敷。

胳臂抽筋時, 將手握成拳頭並儘量屈肘, 然後再用力伸開, 如此反復進行。 用力不能過猛。

延伸閱讀: 飲食禁忌:秋季孕媽慎吃10種食物 小腿抽筋與缺鈣 准媽媽冬季要忌食生冷的食物 維生素無法預防妊娠高血壓症 吃肉也會導致畸 孕期的忌口食物解析 <>12下一頁

分享到:

預防抽筋

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抽筋也應採取不同方法來積極預防, 比如缺鈣會引起抽筋, 所以多給准媽媽補鈣如多吃含鈣食物, 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葡萄糖酸鈣、鈣片+魚肝油等, 同時要多曬太陽, 因為陽光可以促使准媽媽對鈣質的吸收。

減輕疲勞

為防止准媽媽在晚上睡覺時抽筋,

Advertisiment
准媽媽在白天不能過度疲勞, 晚上睡覺時, 一定要注意不能讓腿部受涼。

舒服的鞋

准媽媽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子。 平足和其他身體構造的問題也會使准媽媽容易發生腿抽筋, 所以舒適合腳的鞋也是預防准媽媽抽筋的好方法之一。

拉松被褥

很多人睡覺時喜歡把被子捂得緊緊的。 但是特別在仰臥的時候, 被子可能會壓住腳部, 這樣會使小腿過度緊張, 腳底肌肉也容易緊繃。 緊繃的肌肉是最容易發生抽筋的。 所以睡覺時被褥拉松一些, 可以預防抽筋。

喝水良方

經常喝水, 能夠加速血液迴圈, 也能夠舒緩准媽媽的神經, 這樣對減少准媽媽抽筋的發病幾率將大大減少。

飲食平衡

准媽媽應注意飲食的平衡,

Advertisiment
可以根據身體需要從飲食中獲取一些必需的營養成分。 如:喝牛奶和豆漿可以補充包括鈣在內的營養成分;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各種微量元素。 營養平衡是預防准媽媽抽筋的關鍵。

改變姿勢

准媽媽應經常改變身體的姿勢, 這樣可以避免神經血管受壓。 每隔1小時左右活動1次, 臨睡前一定記得用溫水泡泡腳和小腿。 這樣對預防抽筋有絕好的效果。

生薑泡腳

把生薑切片加水煮開, 待稍涼後泡腳。 生薑水泡腳不但能緩解疲勞, 還能促進血液迴圈, 有效幫助准媽媽平氣安神, 欣然入睡。 生薑水泡腳時最好用比較深的桶, 水量到小腿肚以上。 泡腳的要遠離空調風口防止腿部受涼, 使腿部產生其他疾病。

心水提示:

准媽媽可以做做局部肌肉的熱敷、按摩等, 加強局部肌體的血液迴圈,如果還無改善,你就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因為多數情況下抽筋並不是病,但如果發生次數頻繁,持續時間又長,又沒有明顯的誘因,那就應該及時向醫生諮詢是否有潛在的慢性病。

加強局部肌體的血液迴圈,如果還無改善,你就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因為多數情況下抽筋並不是病,但如果發生次數頻繁,持續時間又長,又沒有明顯的誘因,那就應該及時向醫生諮詢是否有潛在的慢性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