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注意孩子的主動性不要受到影響

很多家長都很想知道什麼是被動成長, 孩子被動成長會有什麼樣的壞處, 下面就讓讀者和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被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

被 動成長的定義是指:孩子什麼事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進行一切活動, 這樣導致孩子們都沒有自己的思維, 也沒有自己的特立獨行的想法, 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變成了依 靠父母指導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 雖然這樣的孩子表面上跟正常孩子區別很小, 但是長期下去對孩子的心裡和智力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讀者瞭解到, 小浩媽媽跟讀者反映, 小浩在上小學的時候很是興奮,

Advertisiment
很聽老師的話, 他覺得老師講課很有趣, 也覺得課本很好看。 小浩的媽媽也很用心, 她諮詢了很多的家長, 她自己總結出了一套“寶貴經驗”, 其中就涉及了要孩子養成很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這關係到孩子以後升學的問題。

自此, 小浩一放學, 小浩的媽媽見到他就問“老師留家庭作業了嗎”, 也並不斷叮囑孩子要“回家先寫作業”。 爸爸媽媽已經對這個問題起到足夠的重視。 一旦小浩一個拼音寫得不規整, 爸爸媽媽就立即要求擦掉重寫。 保證作業的正確率。

初中的時候, 媽媽說很多事情小浩不想與父母溝通, 父母的各種問話也不願意回答, 特別是流露出了厭學情緒, 更有的時候連家庭作業也不想做了。

Advertisiment

有 的心理專家分析:這是孩子“被動成長”的常見培育現象:每當孩子興致勃勃地玩時, 父母要把孩子抱走, 每當孩子在床上安靜的自己躺著玩耍時, 他們的父母又強 迫孩子起來練習爬行。 父母的問題就出在方法上:以打斷和不依從于孩子的原有興趣和關注點為特徵, 只是以單純自己認為的“説明孩子”為目的手法, 讓自己的孩 子完全處於被動狀態, 阻斷自己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 讓自己的孩子形成接受學習的不良習慣, 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方式。

任何一個小孩在學習上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用嚴格的“好習慣”來高標準要求對待孩子這件事情, 使家長的“好意”往往讓結果與期望相差甚遠。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學習, 這樣會更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所以小編告訴所有的父母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這樣被動的成長了, 父母要經常徵求孩子的意見和看法, 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自我處理判斷的能力, 並且激發孩子的自己學習的主動性, 讓小孩變得更加自立和自強。

最後, 小編還是要告訴各位家長別讓被動成長毀了孩子的主動性, 孩子自己的觀點和主意應該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注視, 這才是孩子最健康的成長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