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中健身幫寶寶提高抵抗力

水中健身、游泳是孩子最好的運動方式。 它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協調性、平衡感, 還能增強腸胃消化功能, 對治療小兒腹瀉有幫助。 在醫院有護士幫助孩子做水中操, 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到游泳池做做下面這套針對出生1個月到4歲兒童的“親子水中健身操”。

適於1—12月的孩子

運動方式:給孩子帶上游泳圈後, 輕輕放在水池中。 父母雙手握著孩子的上臂, 按節拍前後擺動其上臂, 小角度的做圓周外展。

目的:鍛煉孩子上臂關節。

注意事項:拉孩子上臂做圓周外展時角度不要過大, 30度即可。

運動量:8-10次, 做兩組

適於1歲孩子

Advertisiment

運動方式:父母坐于池邊, 雙手托住孩子腋下, 做小臂曲伸動作。

目的:鍛煉孩子的平衡感, 打消對水的恐懼。

注意事項:托住小寶寶的手要抓牢, 讓其在水中任意蹬腿。

運動量:10-20次, 做2-3組。

適於2歲孩子

運動方式:父母屈腿跪于池邊, 雙手抓住孩子的上肢, 幫助其在水中旋轉。

目的:鍛煉孩子的平衡感和水感。

注意事項:在幫助寶寶旋轉的時候可給他帶上救生圈, 順時針方向轉一組後再逆時針方向轉一組。

運動量:6-8圈, 做2組。

適於3歲孩子

運動方式:父母站在水中, 讓孩子抱住自己的腰部, 做任意打腿動作。

目的:鍛煉孩子腿部肌肉。

注意事項:時刻感覺孩子是否牢牢地抱住了父母的腰。

運動量:15-25次/組, 做2-4組。

適於4歲孩子

運動方式:與寶寶一起在水中跑步。

Advertisiment

目的:利用水的特性消耗多餘熱量, 鍛煉孩子心肺功能。

注意事項:跑步時頻率儘量加快, 小腿抬高, 水位要在孩子肩部以下。

運動量:5分鐘/組, 做2-3組。

醫生特別提醒:最好在泳池中水位較淺的地方進行鍛煉, 可以確保自身與孩子的安全;運動時不要用力過猛、過大, 避免對孩子身體的損傷。

推薦三種水中親子操

在水中做親子體操, 借助水的阻力, 能夠訓練父母與孩子軀幹左右側的穩定度、下肢內外側以及肩部的肌力, 還有寶寶手腳的協調性。 這些動作同時也可以消除大腿內側贅肉, 緊實小腿肌。 而水有浮力, 可以支撐身體, 不易造成運動傷害。 不必太多花俏的步驟, 就可以達到訓練肢體穩定、消除贅肉、親子同樂的效果。

Advertisiment

裝備:親子操部分動作為了增加阻力效果, 建議每個人左右手各拿一個空塑膠瓶, 父母親適合大一點的, 寶寶則用小一點的。

1、螃蟹走路

1)父母與寶寶面對面、手牽手, 在父母帶領下, 兩人於游泳池中橫向跨步走。 行進間, 父母可以用口令‘跨、並、跨、並’吸引孩子注意力。

2)跨步時兩手向左右展開, 並步時將兩手放下。 由游泳池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走到底時不需要調整方向, 同樣位置往回走, 來回2趟後休息即可。

2、蜻蜓點水

1)父母與小孩面對面, 手拿寶特瓶, 兩人先將兩手伸直向前。

2)保持身體正直, 手臂伸直, 將寶特瓶向池底壓, 在45度角停5秒。 然後慢慢將肩部肌肉放鬆, 讓寶特瓶恢復原位。 重複5次迴圈。

3、金雞獨立

1)父母與寶寶肩並肩,

Advertisiment
在游泳池中站好, 兩手臂向前伸直, 做為平衡身體之用。

2)兩人先將外側的腿向前抬起, 在水中執行這個動作的時候, 父母親要留心孩子是否會突然失去中心而站不穩, 站穩後停留5秒。

3)收腿, 換兩人內側的腿向前抬起, 站穩後停留5秒。

4)兩人外側的腿向外擺30度, 站穩後停留5秒。

5)親子一起轉身, 同樣將兩人外側的腿向外擺30度, 站穩後停留5秒, 總共5次迴圈。

貼心提示:兒童池的深度約為70公分到90公分, 為了配合寶寶, 父母親可以採取蹲姿, 指導寶寶動作。 不管在成人池或兒童池, 在進行手部的體操動作時, 都務必要將手臂、手肘置於水面或水下, 如此才能達到游泳親子操的效果, 否則與陸上體操無異。

專家建議:游泳是種不錯的有氧運動,

Advertisiment
水中體操也是最常使用的物理治療之一。 藉由水的浮力, 減輕關節與肌肉的負荷, 又可以加強肌力、耐力、增加組織迴圈、改善心肺功能, 好處多多。

小提示:太小的嬰兒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哦, 家長切不可為了鍛煉而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