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海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1 氣海的準確位置

具體位置:

氣海穴位於下腹部, 臍中下1.5寸, 前正中線上。 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仰臥的姿勢, 人體的下腹部, 肚臍中央向下2橫指處即是該穴。

穴位說明:

氣海穴為任脈穴位, 又名丹田。 氣, 氣態物;海, 大。 意指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而化為充盛的天部之氣, 本穴如同氣之海洋, 故名。

別名:脖胦穴, 丹田穴, 下肓穴, 下言穴, 氣澤穴, 膊胦穴, 季胦穴, 下氣海。

“脖胦穴”。 “脖”, 脖子也。 “胦”, 中央也。 脖胦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循腹正中線而行。

“丹田穴”。 此為道家術語, 道家視臍下腹部為丹田,

Advertisiment
故名“丹田穴”。

“下肓穴”。 “下”, 下部也。 “肓”, 心下肓膜也, 此指穴內物質為脂類物質。 下肓名意指任脈氣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隨水氣的脹散而輸向人體各部。

“下言穴”。 “下”, 下部也。 “言”, 肺之聲也。 下言名意指穴內氣血為肺金之性的涼性水氣。

“膊胦穴”。 “膊”, 大膀子也, 肉之聚也, 此指脾土。 “胦”, 中央也。 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氣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塵埃。

“季胦穴”。 “季”, 季肋也。 “胦”, 中央也。 季胦名意指任脈的強勁之氣由此亦會輸向氣血較少季肋部位。

2 氣海的作用

1、氣海穴主治少腹、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腹脹、泄瀉、胃下垂、脫肛、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陰挺、尿瀦留、腸麻痹、神經衰弱等。

2、氣海穴主治虛脫, 厥逆, 腹痛, 泄瀉, 月經不調, 痛經,

Advertisiment
崩漏, 帶下, 遺精, 陽痿, 遺尿, 疝氣;以及尿瀦留, 尿路感染, 腸梗阻等。

3、治下腹疼痛, 大便不通, 泄痢不止, 癃淋, 遺尿, 陽痿, 遺精, 滑精, 閉經, 崩漏, 帶下, 陰挺, 中風脫症, 脘腹脹滿, 氣喘, 心下痛, 臟器虛憊, 真氣不足, 肌體羸瘦, 四肢力弱, 奔豚, 疝氣, 失眠, 神經衰弱, 腸炎。

穴位配伍:

氣海穴配三陰☆禁☆交穴治白濁、遺精;

氣海穴配關元穴治產後惡露不止;

氣海穴配灸關元穴、膏肓、足三裡穴治喘息短氣(元氣虛憊);

氣海穴配關元穴、命門穴(重灸)、神闕穴(隔鹽灸)急救中風脫證。

氣海穴配足三裡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樞穴、上巨虛穴治胃腹脹痛、呃逆、嘔吐、水穀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氣虛弱);

氣海穴配足三裡穴、合穀穴、百會穴治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

氣海穴配關元穴、陰陵泉穴、大敦穴、行間穴,

Advertisiment
有行氣通經, 清熱除濕的作用, 主治小便淋瀝不盡, 少腹脹痛, 黃白帶下。

氣海穴配血海穴, 有補氣養血, 行氣活血, 通經散瘀的作用, 主治小腹痞塊, 五淋, 經閉不通。

氣海穴配小腸俞穴, 有行氣化濁的作用, 主治帶下, 淋濁。

氣海穴配大敦穴、陰穀穴、太沖穴、然穀穴、三陰☆禁☆交穴、中極穴, 有行氣通經, 養陰清熱的作用, 主治痛經, 血崩, 血淋。

氣海穴配三陰☆禁☆交穴, 有養陰填精, 培元固腎的作用, 主治白濁, 遺精, 下腹痛, 經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