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兒生理特征

一、呼吸系統

新生兒出生后立即開始呼吸, 每分鐘40~60次, 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 肋間肌較弱, 因此, 新生兒呼吸淺快, 不規則, 早產兒有呼吸暫停現象。

二、循環系統

新生兒心率較快, 每分鐘120~160次, 新生兒血壓6.12~10.64kpa(46~80mmhg), 少數新生兒生后1~2天在心前區可聞及心臟雜音, 這與動脈導管未閉有關。

三、消化系統

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 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弱, 而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強, 胃底發育較差, 易引起溢乳或嘔吐。 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后12小時開始排出胎糞, 呈稠糊狀, 墨綠色, 出生后2~3天內排完, 以后轉為黃色糞便, 如生后24小時仍不見胎糞排出,

Advertisiment
應檢查有無消化道畸形。 新生兒肝臟葡萄糖醛酰轉移酶活性較低, 也是引起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原因。

四、神經系統

新生兒頭相對較大, 大腦皮質興奮性低, 睡眠時間長, 一天中只有餓了想吃奶時, 他才會醒來哭鬧一會兒, 吃飽之后又會安然睡著。 新生兒一晝夜睡18~22小時, 但也有個別正常新生兒睡眠較少。 隨著月齡的增長, 活動時間逐漸增加, 睡眠時間則相對減少。

新生兒有特殊的生理性神經反射, 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 當發生神經系統疾病、損傷或顱內出血等嚴重疾病時, 這些反射可減弱或消失。 這些特殊的生理性神經反射在生后3~5個月會自然消失, 若這些反射仍存在,

Advertisiment
應該到醫院找醫生看病, 確診疾病, 以便早期治療。

五、體溫

出生后體溫明顯下降, 1小時內可降低2.5℃, 以后逐漸回升, 波動于36~37℃。 由于新生兒神經中樞發育未成熟, 體溫調節功能差, 體溫不穩定, 易受外界環境影響, 外界溫度過高可致脫水熱, 反之, 則可引起新生兒硬腫癥或肺炎。

六、皮膚

初生寶寶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的胎脂覆蓋, 對皮膚有保護作用, 生后數小時逐漸吸收, 不必洗去或擦掉。 但頭皮、耳后、腋下及腹股溝等皺褶處的血跡和胎脂宜輕輕擦去。 新生兒皮膚薄嫩, 血管豐富, 易擦傷導致皮膚感染, 重者可發生敗血癥。 因此, 新生兒皮膚清潔護理十分重要。

七、黏膜

新生兒上腭中線和齒齦切緣上常有黃白小斑點稱上皮珠, 俗稱“馬牙子”。

Advertisiment
是由上皮細胞堆積形成, 于生后數周、數月自行消失。 新生兒在口腔的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較厚的脂肪隆起, 俗稱“螳螂嘴”, 它有助于新生兒的吸吮作用。 因此, 新生兒的“螳螂嘴”、“馬牙子”切忌用針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掉, 以免引起感染。

八、泌尿系統

新生兒多于生后數小時至24小時內開始排尿, 如生后24~28小時不排尿, 應仔細尋找原因。 新生兒腎臟濃縮功能較差, 排出同等量的溶質, 新生兒所需水分比成人多2~3倍, 故對新生兒應多喂水。

九、能量和體液代謝

新生兒總熱能需要量第1天100~120千卡/千克, 其中每日的基礎代謝需要量為50千卡/千克。 母乳、配方乳或牛乳的正確喂養都能達到這些需求(注:1千卡=4.184千焦)。

新生兒體液總量占體重的65%~75%。

Advertisiment
第1~2天液體需要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60~80毫升, 3天后每日每千克體重100~120毫升。 新生兒疾病時易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需及時糾正(注:1千卡=4.184千焦)。

十、免疫

新生兒非特異性免疫力不足, 如皮膚、黏膜屏障功能差, 胃酸分泌少, 殺菌力低, 白細胞吞噬能力低下, 血清中補體成分少, 其殺菌、溶菌及滅活病毒的能力較差, 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高。 新生兒特異性免疫功能未成熟, 雖然, 新生兒可通過胎盤和母乳從母體獲得一些抗體, 對麻疹、白喉等傳染病有免疫力, 但其他免疫球蛋白不能通過胎盤, 細胞免疫功能尚未完善, 故新生兒易感染, 且不易局限, 感染后易發生敗血癥。 因此, 新生兒預防感染極為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