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什麼】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處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什麼?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症狀, 由於其發病機制不同, 它既可以是生理現象, 又可以是病理現象。 那麼,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生理性黃疸的相關內容。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什麼

黃疸, 是由於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 以至於皮膚粘膜出現肉眼所見的黃疸。 事實上, 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兒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之所以叫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

Advertisiment

1.新生兒紅細胞的壽命比較短, 只有70-90天, 紅細胞破壞得多, 膽紅素產生得就多。

2.肝細胞轉運膽紅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後5-10天才能達到正常水準, 所以出生後最初幾天膽紅素的轉運功能還不足。

3.新生兒肝臟酶系統發育還不完善, 產生的膽紅素就不能及時轉化。 此外, 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無菌也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

Advertisiment
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使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發生黃疸。 由於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 所以稱為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特點是, 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 4-5天時最嚴重, 足月兒一般在7-14天消退, 早產兒一般在3-4周消退。 此外, 黃疸一般都是輕度的, 孩子也沒有其他不適症狀, 所以家長不必擔心。

生理性黃疸的發病原因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所決定, 胎兒出生後由於血氧分壓突然升高, 紅細胞破壞很快, 產生較多膽紅素, 而新生兒肝酶活力低, 無法清除過多的膽紅素, 因而發生黃疸。 另一方面, 新生兒黃疸多發生於母乳餵養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因此, 母乳中的化學物質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又一原因, 但這種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 對新生兒沒有危害, 應鼓勵母親繼續母乳餵養。

生理性黃疸的處理方法

生理性黃疸不需治療, 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適當提早餵養, 供給足夠的水分和熱能, 及早排出胎便, 減少膽紅素的腸肝迴圈, 可以減輕生理性黃疸的程度。 同時應注意與夾雜的病理性黃疸鑒別。

生理性黃疸的預防方法

1、專家提醒, 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 再妊娠時應作預防, 按時服用中藥。

2、嬰兒出生之後應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 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 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 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Advertisiment

4、如需進行換血療法時, 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 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 嚴格操作規程。

5、預防新生兒黃疸應該要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 防止破損感染。

6、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 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 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7、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 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 故妊娠期間, 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 不過食生冷, 不過饑過飽, 並忌酒和辛熱之品, 以防損傷脾胃。

媽媽必須還要注意:一定不能讓寶寶在黑暗的家中度過新生兒時期, 只要不是太冷的大風天氣, 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換氣,

Advertisiment
讓自然光線照進室內, 條件允許的最好給寶寶勤洗澡, 這樣既利於觀察發現寶寶是否有黃疸, 又可以增強寶寶的體制和抵抗力。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什麼?以上就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介紹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新手媽媽們瞭解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相關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