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了孩子後,我卻越來越不自信

別的媽媽擁有1000種辦法, 我卻

講述人:王敏, 女兒囡囡2歲

囡囡剛生出來時小小一團, 我總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她, 經常會請教身邊做媽媽的朋友。 朋友們都很願意幫助我, 但是大家的建議經常並不一致。 比如孩子的睡覺問題, 我就接受過完全相反的說法:我家大寶一出生就自己睡小床了, 這對發展他的獨立性很有好處。 或者是孩子那麼小讓她一個人睡你捨得嗎, 還是等兩年吧還有, 用不用安撫奶嘴、孩子哭了要不要抱、上不上親子班我都收到過各種不一樣的建議。 這讓我變得不知所措, 也越來越難原諒自己:別的媽媽輕鬆能做到,

Advertisiment
為什麼就我不行?我也生孩子的氣:為什麼她就是不接受我。 這些情緒讓我經常很難平靜。

專家點評

孩子看起來那麼弱小, 讓初為媽媽的你很擔心。 直白點說吧, 在你的心裡, 很害怕女兒因為你的照顧不周而受到傷害, 甚至危及到她的生命。

這種害怕其實一點都不過分, 是從祖先繼承下來的生物本能。 害怕會讓你在生活中保持警覺、敏感、忍耐和堅持, 讓你本能地追求孩子生命的安全, 盡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來保護孩子, 使自己放心。

可能最關鍵的是, 你要慢慢接受一個事實:一切都要學習。 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媽媽, 滿足這個小不點兒的需要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挫折、失敗、迷惑, 這都太正常不過了。

Advertisiment

誰能幫助你找回自信?

●孩子 女友們是不同的人, 所以意見也不會統一。 唯一能給你作出合適解答的, 就是你的孩子。 看著小寶寶的反應, 你很快就能找回自信。 但是如果你一直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就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因為他把握不好自己和媽媽的關係。 為了他, 你要對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

●你自己 避免因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 這會讓你拿別人的標準或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你需要把自己更多放在學習者的角度。 孩子的世界是可以學習的, 很多技巧都可以幫助你更瞭解孩子。 比如, 孩子哭了, 你可以使用排除法。 看看是餓了、冷了, 還是需要安撫、需要陪伴一點一點地試, 最終你會找到他所需要的説明。

Advertisiment

兒子打我, 我沒有信心做一個好媽媽

講述人:關菲菲, 兒子3歲半

我的兒子從小黏我, 不愛和他爸爸在一起。 他5個半月大時我要上班, 家裡也沒人看護, 就把他送到社區裡的日托班裡。 電話一響, 我心裡就想, 是不是老師打電話來告訴我他病了?我整天神思恍惚, 最後索性辭職, 直到他3歲上幼稚園才重新開始工作。 現在下班後我也會馬上回家陪他, 不能去幹別的事。 因為我一做別的事情, 兒子就會哭, 這會讓我非常難過。 最近他可能是因為處在反抗期, 如果我不按他說的做, 他還會打我。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 竟然管不住兒子, 我也很害怕兒子打我成了習慣。

專家點評

你的擔心是對的。 如果他再打你, 態度堅定地讓他知道, 生氣時可以打小熊,

Advertisiment
可以打沙包, 但是一定不能打媽媽。 當然, 你也可以多關注他打人背後的正面原因, 鼓勵他:你是想和媽媽玩嗎, 那你可以說出來

處於反抗期的孩子確實容易有憤怒的情緒, 這沒什麼不正常的。 反抗是一個孩子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階段。 一般最強烈的反抗期是在18個月到3歲, 甚至到4歲。 為什麼孩子需要反抗呢?因為他需要證明:我是獨立存在的, 我與你不同!

當然, 還有一種可能。 你的表述中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這讓你盡可能多地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在我看來甚至有些過分。 回家後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上一兩個小時, 但是如果孩子要求你一直陪他, 角色就顛倒了。 而事實是, 你越黏著他, 他就會越反抗。

想想看,

Advertisiment
你妨礙他自我能力的發展, 那麼, 他的決定也妨礙你, 迫使你放開他, 這也沒什麼難理解的。

誰能幫助你找回自信?

●孩子 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並不是僅僅愛他, 而是讓他生長出根和翅膀, 適應未來的生活。 你要慢慢理解, 他不光是一個被你愛著的生命的連接體, 他更是個獨立的小生命, 要讓他學著自己往前走, 你也要學著慢慢放開手。

●你自己 現在看來, 愛自由規矩三者之間距離的掌握對你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 你受不了兒子傷心, 不敢拒絕他的任何要求。 然而, 你要知道, 對孩子說不也是一種愛。

我的孩子喜歡別人更甚於我, 這讓我更加沒了自信

講述人:周丹, 兒子2歲

我是高齡產婦, 知道懷孕的那一刻, 我真是高興極了。 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孩子出生的頭3個月我都沒法抱他,是他爸爸看他的,所以他和爸爸一直比我親。4個月大的時候,我回公司上班,白天孩子是讓阿姨帶的。兒子跟著阿姨學會了第一句話,吃了第一頓輔食,第一次學會了邁步他一見到阿姨,就高興得要命,見了我反而沒有那麼興奮,我覺得他更喜歡阿姨。上星期天我累極了,在兒子面前放了一摞書,然後我在旁邊繼續睡覺。兒子獨自一個人看了一個小時的書你看,難怪他喜歡爸爸和阿姨,我就是這麼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專家點評

產後媽媽的身體和心理都很容易感到疲憊。當這種負面情緒升級成孤獨的感覺時,一切違和的事件在你眼裡都會變成悲劇,尤其是同孩子分離。

當媽媽處在這種狀態下時,我一般會建議後退一步,把兒子交給你親近的人,讓別人來幫助你。你的丈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你要適應他是一個值得珍惜的幫助者,而不是孩子的搶奪者。這會幫助你慢慢找回自己。

兒子在阿姨照顧下發展得很好,你反而覺得不開心。作為媽媽,你潛意識也許感到,如果他因為離開你而傷心,才是愛你。

其實,孩子在阿姨面前親近、放鬆並不代表比起你來他更喜歡他們,而是他相信你可以和他建立高品質的依戀關係。

你要知道,並不是孩子越黏媽媽,依戀品質越高。只有當父母對孩子的愛護和感情上的親密聯結使他感到安全,孩子才能放心大膽地獨立去探索陌生的世界,並從中體會獨立行動帶來的歡愉。

誰能幫助你找回自信?

●孩子 如果兒子愉快地離開你,這說明他信任你,他知道你把他交給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的手中。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和阿姨處得很好。用我們的專業術語來說,你有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可以與母親分開。

●你自己 並不是媽媽一直在身旁看護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重要的是媽媽精神上的看護。你要教會孩子衡量環境和他的能力我知道哪裡我能去,哪裡我不能去。孩子將這些記在腦子裡,就不用媽媽在他身後說你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

那天你的失責,其實是給了他一份好禮物。你的態度告訴他:我累了,我無法照顧你了,但我相信你,我覺得你自己完全可以應付。如果你總在他身邊,給他準備洗澡水,做他喜歡的菜,伺候他睡覺,你就剝奪了他建立自信的機會,等到他上幼稚園時,可能永遠不敢舉手,也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

蔡敏莉:自信的媽媽,自己就是愛與安全感的源頭

在人群中,自信的樣子很容易辨認:我們對未來抱有彩虹色的好奇心,我們內心享有自由,我們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趣味,我們不害怕選擇或遭到拒絕,我們愉快地為心中的目標設定並實施計畫自信好像一杯快樂的雞尾酒,混合了自尊、樂觀、欲望、衝動,讓我們體驗到快樂做自己的幸福。

很不幸的是,現在的父母很容易失去自信。生物本能驅使他們產生害怕的情緒,害怕在養育的道路上說錯話、做錯事,即使碰到極小的問題,也會立即請教專家、周圍人、書籍。但這麼做會將焦慮傳遞給孩子,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身為3個女兒的母親,我想向你推薦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這一概念。足夠好在中文中可能會引起歧義,使人誤解為完美,事實上,它更接近我們中文的差不多好的意思。

足夠好的媽媽伴隨孩子的成長逐漸形成。開始時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斷地退後,隨著孩子逐漸增長的能力來調節不被需要產生的挫敗感。

足夠好的媽媽也會關注自身內在的需要。出現問題的時候,關注點並不局限在孩子的行為本身,更多放在如何改變內在上,讓自己成為愛和安全感的源頭,使自己的價值感不依賴於外在。

家庭是一個系統,如果父母能夠多肯定自己的話,就有機會讓孩子們看到父母是如何做到自信舒展的,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加油,足夠好的媽媽!

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孩子出生的頭3個月我都沒法抱他,是他爸爸看他的,所以他和爸爸一直比我親。4個月大的時候,我回公司上班,白天孩子是讓阿姨帶的。兒子跟著阿姨學會了第一句話,吃了第一頓輔食,第一次學會了邁步他一見到阿姨,就高興得要命,見了我反而沒有那麼興奮,我覺得他更喜歡阿姨。上星期天我累極了,在兒子面前放了一摞書,然後我在旁邊繼續睡覺。兒子獨自一個人看了一個小時的書你看,難怪他喜歡爸爸和阿姨,我就是這麼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專家點評

產後媽媽的身體和心理都很容易感到疲憊。當這種負面情緒升級成孤獨的感覺時,一切違和的事件在你眼裡都會變成悲劇,尤其是同孩子分離。

當媽媽處在這種狀態下時,我一般會建議後退一步,把兒子交給你親近的人,讓別人來幫助你。你的丈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你要適應他是一個值得珍惜的幫助者,而不是孩子的搶奪者。這會幫助你慢慢找回自己。

兒子在阿姨照顧下發展得很好,你反而覺得不開心。作為媽媽,你潛意識也許感到,如果他因為離開你而傷心,才是愛你。

其實,孩子在阿姨面前親近、放鬆並不代表比起你來他更喜歡他們,而是他相信你可以和他建立高品質的依戀關係。

你要知道,並不是孩子越黏媽媽,依戀品質越高。只有當父母對孩子的愛護和感情上的親密聯結使他感到安全,孩子才能放心大膽地獨立去探索陌生的世界,並從中體會獨立行動帶來的歡愉。

誰能幫助你找回自信?

●孩子 如果兒子愉快地離開你,這說明他信任你,他知道你把他交給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的手中。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和阿姨處得很好。用我們的專業術語來說,你有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可以與母親分開。

●你自己 並不是媽媽一直在身旁看護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重要的是媽媽精神上的看護。你要教會孩子衡量環境和他的能力我知道哪裡我能去,哪裡我不能去。孩子將這些記在腦子裡,就不用媽媽在他身後說你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

那天你的失責,其實是給了他一份好禮物。你的態度告訴他:我累了,我無法照顧你了,但我相信你,我覺得你自己完全可以應付。如果你總在他身邊,給他準備洗澡水,做他喜歡的菜,伺候他睡覺,你就剝奪了他建立自信的機會,等到他上幼稚園時,可能永遠不敢舉手,也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

蔡敏莉:自信的媽媽,自己就是愛與安全感的源頭

在人群中,自信的樣子很容易辨認:我們對未來抱有彩虹色的好奇心,我們內心享有自由,我們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趣味,我們不害怕選擇或遭到拒絕,我們愉快地為心中的目標設定並實施計畫自信好像一杯快樂的雞尾酒,混合了自尊、樂觀、欲望、衝動,讓我們體驗到快樂做自己的幸福。

很不幸的是,現在的父母很容易失去自信。生物本能驅使他們產生害怕的情緒,害怕在養育的道路上說錯話、做錯事,即使碰到極小的問題,也會立即請教專家、周圍人、書籍。但這麼做會將焦慮傳遞給孩子,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身為3個女兒的母親,我想向你推薦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這一概念。足夠好在中文中可能會引起歧義,使人誤解為完美,事實上,它更接近我們中文的差不多好的意思。

足夠好的媽媽伴隨孩子的成長逐漸形成。開始時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斷地退後,隨著孩子逐漸增長的能力來調節不被需要產生的挫敗感。

足夠好的媽媽也會關注自身內在的需要。出現問題的時候,關注點並不局限在孩子的行為本身,更多放在如何改變內在上,讓自己成為愛和安全感的源頭,使自己的價值感不依賴於外在。

家庭是一個系統,如果父母能夠多肯定自己的話,就有機會讓孩子們看到父母是如何做到自信舒展的,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加油,足夠好的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