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鮮的蝦可以有效治療鱉症

唐朝年間, 有一商人臂上長一大瘡, 形狀如孩兒面孔, 竟然生有口眼鼻耳, 因為沒有什麼痛癢, 也就沒有請醫診療。 有一天, 商人與友人飲酒, 戲用燒酒滴入它的“口”中, 它頓時“面色”變紅, 若醉酒狀。 又將食物放入它的口中, 它也能吞吃。 可是吃了太多之後, 臂肉腫脹起來, 不得不去看醫生。 可渚醫生都不敢治, 因為都不知這是什麼怪病。 有一江湖遊醫教商人試用各種藥物灌它, 一直試到貝母, 瘡才呈聚眉閉目的痛苦之狀。 這時, 商人想起遊醫的囑咐, 他說一直灌到瘡口討厭之藥, 那才是對症之藥。 所以, 商人堅持給瘡口喂貝母,

Advertisiment
直喂到瘡口流淚淌涎, 數日之後, 瘡結痂而愈。

《類編》中記述一奇怪病例的治療過程:陳景弟的兒子, 七歲時肋下生了腫毒, 隱約可見皮下有一物蠕動, 好像鱉形, 每當鱉形轉動翻身, 小兒就疼痛哭叫。 家長遍請成名中醫診視, 都說沒見過這樣的病症。 正巧有一位老中醫經過此地, 陳景弟就請他診療。 那老中醫看過病情, 也不說病用藥, 只是吩咐陳家上集市買來鮮蝦。 鮮蝦買來後, 老中醫又吩咐廚房做成湯羹讓病人吃下。 陳家上下非常懷疑, 想這老中醫連魚蝦是發物、是瘡毒所忌之物都不知道, 就不讓病人吃。 老中醫說:“但吃無妨, 我自有道理。 ”病人吃下不久, 疼痛消失。 老中醫笑著說:“正是鱉瘕之症, 我是投其病所好,

Advertisiment
用鮮蝦試驗, 果然不錯。 ”立即配製一藥, 另研附子末二錢, 服用數次, 鱉瘕自然消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