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溝通開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長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家長只有在與孩子主動溝通時, 放下居高臨下、專制的姿態, 以平等、尊重、民主的方式對待孩子, 才能改變緊張的親子關係, 在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實現更加有效的溝通。
優化親子關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 家長要轉變觀念, 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樣有著獨立人格的人, 這樣在親子交流中才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對話時, 不妨把自己放到與孩子同樣年紀的情境中, 你在與朋友說話時是怎麼說的, 就怎麼和孩子說話。 ”李老師說。
其次,
Advertisiment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懂得關愛自己, 當家長的情緒是開朗樂觀的時候, 他們才會更寬容地去對待孩子。 “家長要常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在自己情緒不好時, 不要和孩子交流。 ”
第三, 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年齡特徵來進行溝通。 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 家長應該多鼓勵和引導;對於比較外向的孩子, 家長則不要過於強化孩子的表現欲。 孩子幼小時, 家長應該更多地帶領和教導;當孩子逐漸長大並懂事後, 家長要多與孩子商量;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後, 家長還應學會向孩子請教, 主動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

從溝通開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第四, 與孩子溝通要建立一套運行機制。
Advertisiment
李老師說, 她在工作中發現, 很多家長常常是高興了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 忙了就長時間不理孩子, 這樣是不利於建立和鞏固聯繫的。 家長再忙也要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 傾聽孩子的想法。
第五, 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 也要對自己的個性特徵有所瞭解, 因為父母的個性弱點會給孩子帶來局限。 父母在與孩子說話時要特別注意揚長避短。
第六, 在與孩子說話時, 特別是提要求時, 家長的語言應該簡明扼要。 “家長說得越多, 孩子聽得越少。 ”李老師說, 家長總在反復地說同一件事, 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
第七,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中, 常常把自己當成“裁判”, 判斷孩子行為好壞的同時, 有的還會替孩子做決定。 李老師認為,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是孩子的“顧問”, 而不是“裁判”。
第八,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小編總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是否真的無法避免?想要跨越此鴻溝並不難, 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 關鍵在於優化親子關係。 而上述的幾個方面可以幫助家長們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溝通交流, 消除隔閡, 營造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
(兼職編輯:陳月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