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待你長髮及腰:一個頭髮與包皮的故事

那是 90 年代中期, 一位醫生在醫院經常要給患者做包皮環切手術, 每次做完手術都要拆線, 過程麻煩不說, 對病人來說也比較費事。 直到有一天, 他看在一本外科雜誌上看到, 人的頭髮偶爾被整形外科醫生用於皮瓣的縫合。

因為頭髮是角蛋白, 十天后因為缺血及排斥反應, 會在傷口縫合處自動斷裂脫落, 這樣就省略了拆線的程式。 於是他也萌發了用頭髮做包皮環切手術縫合線的想法, 但是這就遇到兩個困難, 第一是合適長度的頭髮不好找, 其次發尾要不分叉, 頭髮的光澤度、厚度、柔順度恰到好處。
Advertisiment
我們的好醫生苦思冥想, 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找護士小妹妹借。 他得知急診科有一位和他同一年分配到醫院的護士妹妹。 這個護士小妹妹身材高挑, 五官靚麗, 更主要的是有一頭無比秀美清湯掛麵式的及腰長髮。 於是就找到這個護士小妹妹, 理由當然不能實說了, 只說是拿頭髮當書簽。 要知道一縷青絲寄深情啊, 無論啥時候女孩給男孩頭髮可都是有濃濃的定情意味, 也許這個護士小妹妹真的對醫生有好感吧, 嬌羞的把頭髮借給了他。 然後我們的醫生就用這一縷帶有淡淡女兒情誼的頭髮作為縫合線, 經過消毒處理後, 完美的完成了一例六歲兒童的包皮環切手術。 十天后頭髮從男孩的包皮環切傷口縫合處自動脫落了,
Advertisiment
省略了拆線的程式。 後來這位護士小妹妹的秀髮就成了泌尿科包皮環切手術裡的常客, 一次, 兩次、三次...... 大概做了 30 多例手術, 護士妹妹終於知道了她頭髮的用途。 二十多年後, 著為醫生詳細描述了「東窗事發」的經過:大概做了 30 多例手術, 護士妹妹忽然知道我要她頭髮的用途了。
記得是一個秋天的下午, 我戴著隨身聽一邊走著一邊和著旋律輕輕哼唱陳淑樺的《夢醒時分》, 背後突然被人猛然一擊, 回過頭去, 是怒氣衝衝的她: 「你真不是個東西!」

我在腦海中努力捜尋詞彙準備解釋, 護士妹妹已經跑得不見蹤影。 隨身聽裡的歌詞也太應景了:「 有些事你現在不必問,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後來著名作家劉原在《南都週刊》對這段軼事發表過評論:網上有個泌尿科醫生,
Advertisiment
常問一個長髮護士討要頭髮, 護士總是羞答答地剪給他。 後來他向同事介紹經驗說, 在包皮手術中用頭髮縫線可以在幾天後自然斷裂, 避免拆線, 最好不過。 護士知道了自己的無數青絲竟是給無數包皮殉葬後, 決心此生再也不理這個焚琴煮鶴的王八蛋。 失去了這個穩定的縫合線來源後, 醫生依然「不死心」, 每天都在人頭攢動的門診大樓轉悠, 看到合適頭髮的姑娘, 就去搭訕借頭髮。 後來, 他用頭髮作縫合線做了近 400 例包皮環切術, 除了小部分病人縫合線沒有順利脫落, 仍然需要拆線以外, 大部分的手術都很成功, 而且沒有一例出現傷口感染及傷口裂開。 待你長髮及腰,
Advertisiment
送我縫包皮可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