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剖二胎必剖”“無痛分娩會傷腰”,關於生孩子的幾個誤區

“一胎剖宮產, 二胎必須剖”、 “胎兒越大表示越健康”……這些在社會上流傳甚廣的說法都是正確的嗎?今天就為准媽媽們講講有關分娩的6種常見錯誤觀念, 説明大家瞭解更多孕期真相……

一胎剖宮產, 二胎必須剖嗎?

首先, 要告訴各位孕媽媽, 不是“一次剖宮產就要永遠剖宮產”。 因為再次剖宮產時可能因盆腔嚴重粘連而損傷臨近臟器, 比如膀胱, 同時可能因子宮收縮乏力發生產後出血等。 所以再次手術風險會增加。 因此如果孕媽媽有充分的試產信心, 理解試產的風險, 經過醫生評估後符合條件, 且醫院具備良好的監測和搶救手段,

Advertisiment
產婦可以陰☆禁☆道試產。

以下情況可以考慮二胎自然分娩:

▶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宮產兩年以上。

▶前次手術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 術中無切口撕裂, 且術後無感染、切口癒合好。

▶前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 未出現新的剖宮產指征。

Advertisiment

▶本次妊娠無妊娠併發症, 無嚴重的內外科合併症。

▶無再次子宮損傷史, 如子宮穿孔、肌瘤剔除史等。

因此, 第二胎的分娩方式需視准媽媽的具體狀況而定。

醫生提醒:第一胎剖宮產、第二胎要自然分娩, 最好選能進行5分鐘即刻剖宮產的醫院。

胎兒越大越健康?

臨床上體重大於4000克為巨大兒。 胎兒太大會增加生產風險, 延長產程, 增加胎兒缺氧、鎖骨骨折的風險, 同時也增加陰☆禁☆道助產的機會, 易造成母體和胎兒損傷。 因此要加強孕期母體和胎兒體重的管理, 保證生產的順利最重要。 出生之後, 飲食好的寶寶自然會長得好。 出生時體重較重的寶寶, 長大後個子也未必就一定會大。

醫生提醒:在肚子裡的寶寶不用拼大小, 在健康範圍就好。

Advertisiment

體重輕的胎兒一定好生?

理論上, 胎兒小比胎兒偏大要容易生。 不過臨床上也常遇到小的胎兒卻不好生的病例。 分娩常常受到骨盆大小、子宮收縮力量、胎兒大小、胎方位、對疼痛的忍耐度、產力的好壞等綜合因素影響, 胎兒的大小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醫生提醒:胎兒大小不是決定順產與否的唯一原因。

剖宮產一定不如自然分娩?

一般而言, 醫生都會建議產婦儘量選擇自然分娩, 對胎兒有好處。 但如果產婦出現骨盆太小、巨嬰、前置胎盤、胎位不正等情況, 都需要採取剖宮產。 最終選擇哪種方式生產要依據准媽媽的個人狀況而定, 一味要求剖腹產或要求自然分娩, 都是不正確的。

醫生提醒:選擇哪種方式分娩, 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

Advertisiment

催產不好, 順其自然最好?

是否需要催產, 必需經產科醫生細緻地評估, 並對產婦和胎兒進行一系列的檢查才可以決定。 過期妊娠的子宮環境不好、羊水少且胎盤功能也不佳, 對胎兒健康有一定危害。 因此如果到了41周, 產婦還沒有出現臨產徵兆, 就要適當進行催產, 不能一味的順其自然。

醫生提醒:蘋果到了熟的時候就要採收, 不然就會變成爛蘋果。

無痛分娩會傷到腰椎嗎?

分娩鎮痛由產科麻醉醫生執行, 在脊椎硬膜外注射麻藥, 降低陣痛感覺比例達90%以上, 不會傷害脊椎。 “分娩鎮痛”並不是整個產程的無痛, 而是在在宮口開到3釐米時進行椎管內阻滯, 讓難以忍受的子宮收縮陣痛變為可忍受。 當宮口開到8釐米時,

Advertisiment
會降低麻醉藥的濃度, 讓產婦有宮縮的感覺, 不影響產力。 腰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姿勢或激素等其它原因所致, 與無痛分娩無直接相關性。

醫生提醒:如果有良好的無痛分娩的服務應該好好利用, 不要投鼠忌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