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種食療食譜預防寶寶秋燥

寶寶對於氣候的轉變相當的敏感, 如果照顧不妥很容易造成寶寶秋燥, 但是常常帶寶寶去看醫生打針吃藥也並不是上策, 現在就來介紹幾款對預防秋燥很有效果的食療食譜
中秋節已經過去, 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 有經驗的媽媽們說, 天涼了, 寶寶們又會出現一些新麻煩,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秋燥。 每年夏秋轉換之際, 不少寶寶輕者口燥咽幹、嘴唇乾裂、大便幹結、小便黃赤、手足心熱;重者頭痛少汗、咳嗽無痰、流鼻血等, 特別令父母操心。 如何幫寶寶成功預防秋燥?媽媽們認為調整飲食, 增加湯水非常有效。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有秋燥?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 空氣濕度下降, 水氣減少, 蒸發速度加快, 乾燥度增大, “燥邪”乘機而入, 傷肺、傷陰、傷津。 比起大人來, 孩子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發育不完善, 對氣候的變化更為敏感, 因而更容易出狀況。 就說鼻子吧, 黏膜嬌嫩, 血管豐富且脆弱, “燥邪”致鼻腔乾燥, 血管破裂, 怎能不流鼻血?至於咽、喉以及氣管, 同樣難逃“燥邪之劫”, 以致咽幹喉燥、乾咳聲聲, 甚至誘發支氣管炎。 中醫學稱之為秋燥症。

秋燥的引起原因
針對秋燥的原因, 防治秋燥的關鍵在於科學安排三餐, 原則是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 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 具體說來,
1、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 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
1、是應季的蔬果類,
Advertisiment
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
3、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 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其中有幾款湯水飲料, 不妨多煮給孩子。
秋梨湯
新鮮鴨梨洗淨切塊, 加水煮湯, 每天喝幾次, 宜於乾咳頻繁的孩子。
菊花茶
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 加少量白糖, 用沸水沖泡3-5分鐘, 溫涼後飲用。 有改善咽幹喉燥之用。
胡蘿蔔粥
胡蘿蔔洗淨後切成小碎塊放入鍋裡, 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 可防止孩子皮膚粘膜與眼睛乾燥。

幾款食療食譜預防秋燥
荸薺汁
鮮荸薺200克, 洗淨去皮搗爛, 去渣取汁, 每天飲用2-3次, 有涼血止血之效。 用於流鼻血的孩子。
鮮柑橘
柑橘性涼味甘酸, 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
Advertisiment
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等症;橘汁可飲用, 有清熱除煩止嗽功效。
葡萄汁
葡萄營養豐富,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陰除煩, 搗汁加蜜濃煎, 開水沖服, 治療煩熱口渴。
食療的功效比較溫和, 所以可以在秋季之前就讓寶寶先服用防範于未然, 這樣就可以避免一有小問題就吃藥打針的情況。
(兼職編輯:謝穎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