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食譜:幾款繽紛的寶寶菜

在食用精白米地區, 特別是習慣吃蒸飯和米湯的地區的小孩, 常有輕度腹瀉、聲音嘶啞、煩躁、夜間啼哭、吃奶無力、四肢較弱、心跳快, 甚至嗜睡、昏迷、抽筋等症狀。 人們常稱它為“腳氣病“。 維生素B1缺乏易導致腳氣病 患“腳氣病“的小兒腳部略有浮腫, 用手指壓迫時, 即出現一個凹陷, 壓力解除後, 此凹陷還不能立即消失。 這種病實際上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 因此, 又稱維生素B1缺乏症。

此病多發生在三至六個月吃母乳的嬰兒身上。 如果母乳量不足或未及時添加輔食, 即可使嬰兒得此病。 [病因] 嬰幼兒患腳氣病人數較多,

Advertisiment
這是由於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 維生素B1的需要量相應增多, 且嬰幼兒抵抗力較差易患疾病, 致使維生素B1的吸收受障礙, 或消耗增加, 如腹瀉;

嘔吐時可使維生素B1的吸收減少, 發熱或感染時, 代謝旺盛, 維生素B1消耗增多。 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多以母乳餵養為主。 母乳含維生素B1較低, 其含量是牛奶的1/4, 若母親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 則乳汁中維生素含量也就更少。 人工餵養兒以澱粉食物為主, 食用愈多, 維生素B1的需要量也愈多。 因此, 嬰幼兒時期患腳氣病的人較多。 [症狀] 腳氣病以三至六個月吃母乳的小兒較為常見。

出現症狀有輕有重, 多數患兒是輕型。 但如未及時得到治療, 病情會繼續發展,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Advertisiment
腳氣病的症狀有以下幾方面: 1.消化系統症狀。 噁心、嘔吐、食欲減退, 有時腹痛、輕瀉或便秘、腹脹。 2.神經系統症狀。 患兒早期有煩躁不安及夜啼;病情加重後, 出現嗜睡、軟弱無力、兩眼無神, 聲音微弱、嘶啞, 吃奶時嗆咳, 嚴重者導致昏迷、抽搐。 3.循環系統症狀。

患兒突然嚎叫、聲急音失、出冷汗、全身冰冷、體溫降低、口唇、指甲發紺、皮膚發花、全身水腫、呼吸不規則、呼吸微弱, 剛發病時可見抽搐, 繼而昏迷, 嚴重者會死亡。 此外, 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腫, 常常先見於足部, 逐漸發展至膝部、大腿甚至全身;尿量減少。 如有以上症狀, 應速到醫院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