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心律失常都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什麼是心律失常

由於各種原因使心臟搏動的傳導發生障礙, 引起節律或頻率異常, 稱為心律失常。 兒科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先天性的, 也可以是獲得性的。 主要危害是導致心搏量減少、暈厥和猝死, 因此準確判斷心律失常是否對生命構成威脅非常重要。

小兒心律失常的發病機理、診斷及處理原則基本與成人相同, 病因及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率與成人不盡相同。 小兒以竇性心律不齊最為常見, 其次為各種過早搏動, 以室性早搏為多;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在小兒較為少見。

Advertisiment

小兒心律失常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近年來小兒心律失常有增多的趨勢, 其發病的原因可以是心肌本身的疾病所引起, 也可以由心臟外的其他疾病所致。

(1)先天性發育異常:見於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先天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征以及預激綜合征。

(2)繼發於心臟疾病:可繼發於某些心臟病, 如:三尖瓣閉鎖、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3)繼發於非心臟疾患: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電解質紊亂(低鉀、高鉀、高血鈣)、感染、外傷及心導管術後、藥物中毒(洋地黃)等。

(4)原發性心律失常:正常健康兒童也可發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哪些常見臨床表現?

心律失常常見於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心臟病患者,

Advertisiment
少數類型也可見於無心臟病的正常人, 有些患兒可無任何症狀, 僅在體檢中被發現。

在嬰幼兒可表現為拒食、嘔吐、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嗜睡等;年長兒可自訴心慌、心悸、胸悶、頭暈、突然暈厥等;新生兒和嬰兒尚需注意有無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出汗、煩躁不安、拒奶或納差、發紺等症狀。 在體格檢查時除常規檢查外, 更重要的是心臟聽診, 心臟聽診常可發現心率、心律、心音的改變, 有時可聞及雜音。

體表常規12導聯心電圖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但有些心律失常只在運動後才出現, 而有些心律失常在運動後消失或減輕。 動態心電圖檢查還可對心律失常的小兒進行定性及定量的監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