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穴”熱敷 五分鐘緩解痛經

創意

痛經是很多女性常見的困擾, 往往她們都採取止痛片來解決。 這只可緩一時之急, 卻不能根治。 今天我們介紹中醫在痛經上利用穴位治療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即所謂“不通則痛”。 多因情志不舒、肝鬱氣滯、血行受阻, 經血滯于胞宮或經前受寒飲冷、坐臥濕地、寒濕客于胞宮、經血為寒濕所凝;或素體不足, 大病久病之後氣血兩虧, 行經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肝鬱日久化火、熱入營血、血熱互結、血行而致。

中醫治痛經分實證、虛證、寒證、熱證, 臨床上以寒證較為常見。 其症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 痛處拒按, 連及腰脊, 得熱則舒, 行經量少, 色暗有血塊, 苔薄白, 脈沉緊。 對待因寒證引起的痛經, 不妨試試貼敷, 我們常選用的穴位是:

三陰☆禁☆交: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 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此穴為足三陰☆禁☆經交會穴,

Advertisiment
配合灸法, 有溫補行血的作用。

氣海:前正中線上, 臍下一寸半。 氣海為任脈經穴, 通于胞宮, 可理氣活血, 調理沖任。

關元:位於正中線上, 臍下3寸處。 關元為元氣所藏之處, 灸關元有強身健體抗寒作用。

諸穴合用, 一般於經前三天貼敷, 有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 還可自行選用“溫灸貼”貼至肚臍部位, 可達到溫經化瘀、舒經通絡、調理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一般在行經伊始時將其貼敷在肚臍上。 這種溫灸貼一般藥店有售, 可在家自行貼敷, 這種方法簡便易行, 無痛苦, 也無副作用。

這裡還需要強調的是, 在經期之前的幾天要克服自身恐懼感, 心理壓力過大或久坐皆會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要儘量控制情緒的波動,

Advertisiment
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 保持心情愉快;在經期應注意飲食調理, 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 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重;月經量多者, 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 以免熱迫血行, 出血更甚。 切勿濫用藥物, 應根據痛經的原因辨證施治。 只要辨證恰當, 因症施治, 不但能即時止痛, 還能解除導致疼痛的病因, 防止痛經復發。

痛經不僅僅靠醫治, 調整心態, 放鬆心情也很重要。 平時自我調理很關鍵, 切不可到了痛的時候才想著保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