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貝打架 成長的誘惑

你的寶貝愛鬧事, 你總是聽到別的家長來告狀, 或者你的孩子在幹仗中奮勇向前。 作為媽媽的你是又生氣又著急, 這個孩子怎麼回事?千萬別出什麼亂子。 HER的教育專家小巫告訴您:不要太擔心啦!在兒童社會交往中, 無論是哪種國家、哪種文化, 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 越是能打架的孩子, 越具備社交能力, 也越精明強幹。 只是你要善意誘導就好啦!這裡的幾個小例子, 讓我們細看寶貝在打架中長大。

STORY1挑逗式:就不給你帽子, 怎麼著?!

在遊樂場上, Sam跟兩個英國孩子開玩笑, 把他們的帽子和球都搶走了, 大家都在哈哈大笑,

Advertisiment
兩個英國孩子也沒有著急, 哈哈笑著追他。 Sam把這兩個孩子的帽子和球扔到草堆裡, 還跳著腳喊著“我把你們的帽子扔到臭溝裡面去啦!髒啦!”兩個英國孩子跑到草叢裡面撿回自己的帽子和球開始追著Sam打他, 三個孩子熱熱鬧鬧地打成一片。

行為翻譯:快來和我們一起玩吧

“挑逗”是兒童之間非常常見的社交行為, 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 說明他的智力發育有了飛速的成長, 能夠利用自我設計的遊戲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進行友好交往。

同時, 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 他也能夠快樂地接受, 並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對方的挑逗, 是請小朋友參與到遊戲中的一種行為。

成長評述:追逐是兒童在鍛煉奔跑能力

Advertisiment

追逐是兒童鍛煉奔跑能力, 促進大腦中空間距離、物體關係識別等神經系統的發育的一種形式。 孩子蹣跚學步開始, 即便走路還不穩當, 跑起來搖搖晃晃, 並且十分容易摔跟頭, 他們卻無一例外地熱衷於奔跑追逐。 這是他們身體發育的需求, 我們做家長的, 應該放手讓孩子多多奔跑, 也應該多跟孩子一起玩一玩兒互相追逐的遊戲。

STORY2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 毛毛過生日, 我們帶著孩子去他們家玩。 小孩子是不“打”不成交, 他們之間可以說是遇上了知己。 那個時候正好是世界盃期間, 毛毛是小世界盃迷, 立刻抱著個足球讓我家的兩個寶貝和他一起踢, 他們那裡是踢球呀, 分明是肉搏戰的樣子, 你撞我一下,

Advertisiment
我拽你一把, 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 嘴裡還叫喊著。 孩子們的眼睛裡都泛著興奮的光芒, 滿桌子的蛋糕甜點也留不住他們。

行為翻譯:我的力量有多大

兒童交往當中, 大約10%的遊戲行為是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結在一起, 身體衝撞, 扭打摔跤。 在這種遊戲當中, 孩子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 發現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 增強著自信心。 並且呢, 還排出老大、老二的順序, 還會根據夥伴的力量逐步調整。 我們做家長的, 不僅需要經常擁抱孩子, 也應該多跟孩子進行扭打遊戲, 有助於孩子發現自己、找到力量的極限、建立起自信。

成長評述:接觸是與人交流的開始

一個人的身體感覺越猛烈, 他或她的情感的反應就越強烈, 情緒的發展也越健康。

Advertisiment
人類大腦的發育, 首先發育的是感官, 是各種生理感覺, 尤其是觸覺的發展。 身體接觸可以幫助兒童接觸自己的情緒, 體驗和感受自己的情感。 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摸、什麼人都不碰的孩子, 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 所以, 不要害怕孩子之間身體的接觸, 哪怕是打架也沒關係。

STORY3攻擊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軍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小強, 很好奇小強在做什麼, 然後自己也走了上去。 當時我和一個朋友站在比較遠的地方關注事態的發展。 小軍好像在問小強一些問題, 比如, 這個滑梯好不好玩?但過了一會, 小強很想自己玩滑梯, 讓小軍滑下去, 可是小軍不願意也有點不太敢的樣子……兩三分鐘以後, 比較強壯的小強突然採取了一個最直接和最粗魯的方法:不管不顧地推了小軍一把,

Advertisiment
想把他推下去, 小軍嚇得哭起來, 引來了大人的注意。

行為翻譯:你占了我的地盤, 走開!

大部分發生在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 都是正常的, 並且是友好的, 絕對不帶有惡意。

我們看到, 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 過早地引入了爭鬥、輸贏、吃虧等等概念。 這些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競技比賽, 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證書;把孩子跟同齡、同班小朋友相比較, 強調孩子必須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動, 容不得孩子“吃虧”, 並且教導孩子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 不然就批評指責孩子太笨、太窩囊。 這些做法會誤導孩子的遊戲意圖, 認為所有的衝突都是惡意的。

成長評述:克服兒童自我中心性

工具性進攻行為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兒童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對方以佔領遊樂器械,等等。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並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

STORY4敵意式:真正地廝打起來!

一天放學之後,西西、Sam、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幼稚園樓下海洋池裡玩球。玩著玩著,西西、Sam、虎娃三個小男孩兒開始拿著球互相打著玩兒。打著打著,就變成Sam和虎娃兩個人跟西西拿著球互相扔到身上對打,西西逐漸感覺自己處於劣勢,越打越著急,最後他乾脆不用球來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氣憤地跟他們真正地廝打起來。

行為翻譯:我在發洩情緒

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個別的孩子會在沒有明顯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對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遊玩的過程中,會突然掐、擰、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有這種舉動的孩子,是在發洩某種情緒,也許是要引起他人關注。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到難過的時候,都可能做出過激行為。偶然一次,我們不必如臨大敵,而是平靜化解、及時處理。我們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傷害他人。

成長評述:逐漸學會忍耐和表達

兒童是在“嘗試-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不允許孩子犯錯誤,也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嘗試一兩次,並且發現這種行為不被接受之後,會逐漸削弱,學會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

TIPS對與錯:關鍵是媽媽的態度!

正確!當我們的孩子挨了別人一巴掌或者挑逗時……

如果我們告訴他:“我知道這讓你疼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歡你,想跟你玩兒,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才好了。”或者“他跟你開玩笑、逗你玩兒呢!別在意!”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友善的!

錯誤!然而如果我們用一種憤憤然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兒童之間正常的扭打、挑逗……

認定對方在“欺負”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就繼承了一種“受害者”心態,誤以為所有的動作都是意在傷害自己,要麼對這個世界橫眉立目、怒而待之,要麼在家長強健的羽翼保護之下,變得懦弱膽小,無法學會社交技巧。


(兼職編輯:Wing)

成長評述:克服兒童自我中心性

工具性進攻行為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兒童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或者推倒對方以佔領遊樂器械,等等。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並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

STORY4敵意式:真正地廝打起來!

一天放學之後,西西、Sam、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幼稚園樓下海洋池裡玩球。玩著玩著,西西、Sam、虎娃三個小男孩兒開始拿著球互相打著玩兒。打著打著,就變成Sam和虎娃兩個人跟西西拿著球互相扔到身上對打,西西逐漸感覺自己處於劣勢,越打越著急,最後他乾脆不用球來打,而是去抓Sam和虎娃,氣憤地跟他們真正地廝打起來。

行為翻譯:我在發洩情緒

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個別的孩子會在沒有明顯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對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遊玩的過程中,會突然掐、擰、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有這種舉動的孩子,是在發洩某種情緒,也許是要引起他人關注。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到難過的時候,都可能做出過激行為。偶然一次,我們不必如臨大敵,而是平靜化解、及時處理。我們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傷害他人。

成長評述:逐漸學會忍耐和表達

兒童是在“嘗試-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不允許孩子犯錯誤,也就等於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嘗試一兩次,並且發現這種行為不被接受之後,會逐漸削弱,學會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

TIPS對與錯:關鍵是媽媽的態度!

正確!當我們的孩子挨了別人一巴掌或者挑逗時……

如果我們告訴他:“我知道這讓你疼了,但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喜歡你,想跟你玩兒,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才好了。”或者“他跟你開玩笑、逗你玩兒呢!別在意!”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友善的!

錯誤!然而如果我們用一種憤憤然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兒童之間正常的扭打、挑逗……

認定對方在“欺負”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就繼承了一種“受害者”心態,誤以為所有的動作都是意在傷害自己,要麼對這個世界橫眉立目、怒而待之,要麼在家長強健的羽翼保護之下,變得懦弱膽小,無法學會社交技巧。


(兼職編輯:Wing)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