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行為正常與否如何判斷

有時候單單看小孩的行為很難判斷到底是屬於正常範圍還是不正常。 有些家長可能會對孩子的行為很在意, 所以孩子一有問題時就能立馬發現, 但是對於有些比較忙的家長卻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行為問題, 認為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很正常。

1.識別孩子的正確行為

孩子不是機器人, 他們會思考會成長和會學習。 基本上每一個小孩都會違背家裡的規則, 其實他們只是想看看自己的父母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當他們受到了父母的懲罰的時候, 他們就會慢慢的打消違背家裡的規則的念頭。

Advertisiment

識別孩子的正確行為需要一定的關於孩子健康發展方面的知識, 才能判斷一個學齡兒童或者是青少年是否有不正常的行為。 父母需要對每個年齡段的社交情感和性方面的發展多一些瞭解。

2.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憤怒、沮喪或者是失望的時候, 你就要注意, 孩子時不時存在更嚴重的其他方面的問題。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偶爾的大發脾氣是很正常的, 但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應該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3.衝動

每個人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可能都會比較的衝動,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慢慢的改變了。 8歲以上的孩子都能夠控制住自己想打架的衝動, 相對於那些控制不住的,

Advertisiment
你就需要注意是不是有問題了。

4.言行不一

孩子時不時的行為不端是很正常的, 他們只想看看父母是不是還會像上次一樣處罰他。 但是如果孩子每次犯錯了也都受到了處罰, 但他還是會犯同樣的錯那就說明孩子是真的有問題了。

5.自殘或者是喜歡討論自殺

任何喜歡拿刀割自己、用火燒自己的孩子都應該立馬去諮詢專業的心理健康師。 如果孩子喜歡討論自殺之類的, 也應該找個專業的人士評估一下。

6.學齡前兒童的正常行為(4到5歲)

學齡前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加的獨立, 當你讓他們收拾好玩具或者是停止敲木板的時候, 他們也會嘗試著對你說“不”。 學齡前的孩子通常都喜歡認為自己是大孩子了, 可以自己穿衣服了,

Advertisiment
但是讓他去撿玩具的時候又會有很多的不情願。

學齡前的孩子會偶爾的大發脾氣, 但是也會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沒那麼激烈了, 時間也會更短一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