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也“落枕” 睡眠姿勢要注意

落枕或稱“失枕”, 是一種常見病, 好發於青壯年, 以冬春季多見。 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 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 頸部活動受限。 這說明病起於睡眠 之後, 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寶寶睡覺落枕的原因

一、落枕的病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 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 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 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 過高、過低或過硬, 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 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 使頸椎小關節扭錯, 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

Advertisiment
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 氣血運行不暢, 局部疼痛不適, 動作明顯受限等。 二是感受風寒, 如睡眠時受寒, 盛夏貪涼, 使頸背部氣血凝滯 , 筋絡痹阻, 以致僵硬疼痛, 動作不利。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後突感頸部肌肉疼痛, 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 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 可反復“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睡眠姿勢不正確容易落枕

二、落枕的症狀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 上背部疼痛不適, 以一側為多, 或有兩側俱痛者, 或一側重, 一側輕。 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 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於疼痛,

Advertisiment
使頸項活動欠利, 不能自由旋轉, 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 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 使頭偏向病側。 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 、僵硬, 摸起來有“條索感”。

三、預防落枕5注意

1.要選擇有益於健康的枕頭, 用枕不當是落枕發生的原因之一。

2.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勢, 如俯臥把頭頸彎向一側;在極度疲勞 時還沒有臥正位置就熟睡過去;頭頸部位置不正, 過度屈曲或伸展等。

3.要注意避免受涼、吹風和淋雨, 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 尤其是兩邊肩頸部被子要塞緊, 或是用毛衣圍好兩邊, 以免熟睡時受涼使風寒邪氣侵襲頸肩部引起氣血瘀滯、脈絡受損而發病。

4.要注意飲食平衡, 葷素合理搭配, 多攝入富含維生素 、微量元素、鈣 的食品,

Advertisiment
如新鮮的蔬菜、水果、乳製品及豆製品等。

5.要經常適量運動 , 尤其是頸椎的活動操, 如做“米”字操, 這是一種操作簡便的頸部保健操。

四、落枕的治療方法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 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落枕治療知道多少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 用一指輕按頸部, 找出最痛點, 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 直到肩背部為止, 依次按摩, 對最痛點用力按摩, 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 如此反復按摩2~3遍, 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 重複2~3遍。 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 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

Advertisiment
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雲香精等, 痛處擦揉, 每天2~3次, 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 每天更換一次, 止痛效果較理想, 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 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 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鐘, 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 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 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 一般可取懸鐘穴, 位於足外洞上三寸, 針4~5分, 灸3~7壯, 亦可按摩此穴, 每次15分鐘。

(7)口服去痛片1片, 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 調整枕頭高低, 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 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

Advertisiment
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小編總結:寶寶睡覺落枕, 既會弄得脖子痛, 又會影響睡眠品質, 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 糾正寶寶的睡姿啊。 另外, 貼心的父母還要掌握落枕的治療方法, 看著寶寶落枕的痛苦樣, 父母心裡該多難受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