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變個花樣和孩子一起玩!

好奇、探秘是幼兒的共同心理特徵。 如5-6歲的幼兒喜歡拆拆卸卸, 他們把“汽車”拆開, 是為了看看它裡面有些什麼?它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從幼兒的注意特點來看, 老師或父母們能“變”出點花樣來, 也有利於引起孩子的注意, 因為幼兒的注意、記憶、想像是不由自主的, 是無意的。 當然, 隨著年齡的增長, 幼兒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也在增長, 記憶保持時間越來越長, 想像越來越豐富。 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 多“變”一點兒, 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集中和穩定, 可以讓幼兒聽你講、樂於接受你的引導。

專家提醒,

Advertisiment
此外, 多“變”的氛圍也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興趣。 因為幼兒的注意反映了他對周圍事物和所完成的活動的興趣。 在興趣沒有消失之前, 他一直保持著集中注意力。 而當出現新的事物時, 便立刻發生注意力的轉移。 因此, 兒童很少長時間地從事同一種事情。 如果我們採取多“變”的方法, 讓孩子從“變”中看到新奇或學會從“變”中得到快樂, 孩子就會興趣大增, 激發認真聽講或積極參與活動的情緒。

興趣是孩子活動的內部動力。 家長在引導孩子時, 不妨多“變”一點, 具體地說可做到下列幾點:

一是化平淡為神奇。

比如在講故事時, 可以採用一些啟發性的語句, 像“這是怎麼回事呀”, “讓我們來看一看”, “讓我們來猜一猜”等等。 幼稚園裡黃老師採用的方法實際上也是這種方法,

Advertisiment
只不過不是通過純語言表達出來的罷了。

二是對淺顯的觀察給予深度的揭示。

孩子們對常見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興趣。 此時, 若把這些事物背後的奧秘告訴孩子, 就會重新激發起他們的興趣。 比如孩子對太陽落山, 天變黑了的現象司空見慣, 不當回事。 如果告訴他並不是太陽在我們頭頂上走, 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走, 孩子就會再次產生對太陽、地球的認識興趣。 如觀察記錄中, 黃老師不僅用“變”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而且讓孩子在“變”中體會其中的道理, 這就能使孩子持續保持良好的活動情趣。

三是鼓勵孩子動手操作。

自己親手變一變。 孩子們又大多喜歡動手操作, 家長應該利用這個特點。

Advertisiment
比如, 孩子們都見過“做飯”, 他們以為自己也會做飯, 如果家長做飯時讓孩子來盛米、淘米、放水、控制火候(當然家長必須在旁邊看著, 以防發生危險), 孩子就會知道做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儘管前幾次的嘗試肯定失敗, 但孩子對做飯的興趣則會長盛不衰, 對做飯的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多。 由此可知, 動手操作能使孩子的認識由表面轉向實質, 從而激發更大的求知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