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成長

教育方式上, 有兩個極端。 有的家長是極度的寵愛孩子, 讓孩子成了“小皇帝”;而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能力, 有意無意地使用忽略孩子的辦法, 也就是“不管”, 好像這樣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其實,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育兒專家指出, 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成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被關注的, 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被過度關注成為“小皇帝”, 就採取相反的辦法, 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被忽略的感受。 他們為了能使自己得到應有的關注,

Advertisiment
往往傾向於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比別人強, 一定會得到關愛。 從而逐漸生出一種處處爭強好勝的性格。

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哪些長遠影響呢?最明顯的就是孩子長大後會具有比較強的依賴性與攻擊性, 而家長想培養的孩子的獨立性只是表面現象。 孩子的內心是柔弱的, 他們長大後會強烈地尋求被關注、被理解、被愛的情感體驗, 一旦找到了就非常依賴。 另一方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充分表達出被忽略的不滿, 會導致他們成年後繼續表現出爭強好勝, 並容易形成和人發生衝突的特點。 這些事情可能是家長沒有想到的。

那麼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在心理上出現這種扭曲呢?

Advertisiment

首先, 家長不要固執地認為“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獨立性, 其實長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 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

其次, 家長不要使用兩極性思維, 簡單地說就是“這樣不好, 那麼就那樣”、“那樣不行, 那麼就這樣”。 任何事情都是不斷變化的, 所以教育孩子不是簡單“這樣還是那樣”的問題, 家長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內心世界。 無論孩子做對還是做錯了事情, 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建議。

第三, 孩子需要適度的關愛, 家長不用刻意期待孩子怎樣獨立, 而是要理解孩子, 尤其要理解孩子內心的柔弱和對關愛的渴望。 這樣, 孩子才會從內心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

小編溫馨提示: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成長。

Advertisiment
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要採取合理科學的教育方式, 既不要過度的溺愛, 更不要有意的忽略, 這樣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