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讓孩子遠離交通事故?

兒童作為弱勢群體, 在參與交通時, 因對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知之甚少, 自我防範意識差, 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發生交通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較大, 往往要高於成人好幾倍。

專家提醒:廣大家長要利用各種機會讓孩子認識和瞭解各種交通信號、標誌、標線及交通安全常識, 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

經常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鬧以及學騎自行車等。 不要在停車場內玩耍, 遊戲時儘量遠離停靠的車輛, 以免其突然啟動而造成傷害。

家長如何讓孩子遠離交通事故?

1、讓孩子認識和瞭解各種交通信號、標誌、標線及交通安全常識,

Advertisiment
經常告誡孩子不要在街道上、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鬧以及學騎自行車。

2、讓孩子不要在停車場內玩耍, 遊戲時儘量遠離停靠的車輛, 以免其突然啟動而造成傷害。

3、家長要指導孩子在過馬路時選擇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是地下通道, 不要橫穿馬路, 也不要跨越街上的護欄和隔離墩, 按照信號燈指示通過馬路。

4、年齡較小的兒童過馬路時, 應該由成人帶領, 小學生上下學時, 不可多人橫排行走, 推搡打鬧, 應在人行道上行走。 在街上和馬路上行走時, 不要埋頭看書或玩玩具。

5、對於騎自行車的兒童, 應提醒其遵守交通規則, 不要騎車帶人, 注意靠右側行駛,

Advertisiment
不要在機動車道上行駛;不要多人並排騎行, 也不要在馬路上相互追逐;下雨下雪天, 最好不要騎自行車;騎車時, 不要追車, 不要抓住行駛的車輛。

6、家長們可給兒童戴上黃色或紅色的帽子、紅色的上衣、褲子或背上紅色的書包等, 其目的是提醒司機的注意, 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兒童4類行為易致交通事故

1、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兒童有嬉戲的天性, 他們在馬路上也毫不諱忌, 不注意避讓車輛, 全然不顧身邊的車水馬龍和突如其來的險情, 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2、坐車時頭手伸車外

有的兒童坐在行駛的汽車裡, 習慣把手、頭伸向車外;有的兒童坐在摩托車、電動車的後座上, 或手舞足蹈或酣然大睡, 更有的兒童站在自行車後座上秀舞姿,

Advertisiment
這些行為都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3、騎自行車上快車道

隨著兒童慢慢長大到可以騎著自行車上道路行駛時, 膽子也變大了, 他們在道路上橫衝直撞, 闖紅燈、爭搶道路, 個別小朋友甚至大秀車技, 雙手離把, 這些行為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4、翻越護欄橫穿馬路

兒童、青少年身材矮小且身體輕靈, 當遇到道路交通護欄時, 為圖方便, 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 有的攀越交通護欄, 有的從交通護欄的空隙中鑽過去, 也容易導致交通事故。

小孩乘車注意事項

1、別抱著小孩乘車

據有關研究顯示, 在汽車以時速50公里的速度撞擊時, 10公斤重的小孩產生的衝擊力可能超過400公斤, 小孩很容易飛出去。

2、別系成人安全帶

一般汽車坐椅和安全帶是專門為成人設計的,

Advertisiment
不適合身材矮小的兒童體形, 發生碰撞時安全帶正好勒住孩子的脖子, 成了最危險的“索命”帶。 兒童乘坐汽車, 最好乘坐兒童安全座椅。

3、別讓小孩獨坐後排

兒童獨自坐後排的危險性不亞於坐在前排的危險性, 好動的小孩有可能拉開門窗發生意外, 在汽車發生緊急情況時無法照顧好自己, 因此儘量不要獨自一人開車帶著小孩乘車。

4、勿把小孩鎖在車內

很多家長出門辦事為了安全起見, 往往將小孩單獨鎖在車內, 殊不知這樣也是非常危險的, 小孩好玩好動的天性、車內密閉的空間都可能是小孩潛在的殺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