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手機控”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誘惑


孩子還在讀小學, 但是對手機遊戲非常癡迷。 老公換了新手機後, 兒子開始用他的手機玩湯姆貓, 很快學會了下載遊戲, 最多時手機裡竟裝了二十幾種會說話的小動物。

Advertisiment
老公偷偷把遊戲刪了, 兒子就會不依不饒地重新下載。 我騙他說, 手機壞了, 玩不了遊戲。 他就大吵大鬧, 有時候我們也會產生衝突。

對於孩子沉迷于手機或電腦, 不愛學習的情況, 家長請先對照以下幾種情況:

1.爸爸媽媽的手機是否每天放在固定的位置?

2.孩子要手機的時候父母是同意、默許、討價還價後同意還是堅決不同意?

3.孩子一般在哪些時間段會想到拿手機?作業後/晚飯後/睡覺前/無聊時?

4.父母有沒有用獎勵孩子玩遊戲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儘快完成作業/要求他考試過關?

5.孩子一般用手機做什麼?打遊戲/玩各種應用/隨意點著看?

6.如果沒有提示和制止的話一般玩多長時間肯放下手機?

Advertisiment

7.平時在家裡, 家人有沒有看手機的習慣, 或者玩遊戲的習慣?

8.家人是否經常各做各的事, 很少陪伴孩子玩樂?

◆孩子沉迷手機或電腦的原因:

迷戀原因1: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並不是時間上的問題, 而是父母如何滿足孩子心靈需求。

Advertisiment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 因為缺少小夥伴, 在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一個人玩耍。 如果父母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 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

從孩子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沒人陪我玩!”於是他們需要通過借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 零食、電視、網路便成了他們最好的替代。

專家提醒: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 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 利用業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 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 瞭解他的所需所求。 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 親子溝通不求時長但求有效。

迷戀原因2: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 沒空搭理孩子, 就把手機塞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讓他自己玩, 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 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 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 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專家提醒: 父母如果要做事, 沒有時間陪孩子, 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時候, 就應該和他說明情況, 並告訴他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或者來做小幫手, 從而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體貼他人。 這也是滿足孩子相互陪伴的需求。

迷戀原因3:孩子提出要手機時, 父母沒有正確回應

給還是不給, 決定權完全在於父母, 如果考慮周全就應該堅決執行。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讓孩子使用手機, 什麼樣的情況下堅決不能給, 這一點必須慎重。

Advertisiment
假如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 也應該事先和孩子商議決定。 為了避免孩子今後只是為了達到玩手機而完成任務, 家長最好別用玩手機遊戲來獎勵孩子寫好作業。

相關閱讀:節假日, 孩子沉迷電腦怎麼辦?

◆請教專家:孩子為何這麼愛玩手機遊戲?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少玩遊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潔指出,貪玩是人的天性,玩遊戲存在於世界的大多數物種之中。遊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科學研究表明,低自尊和社交能力較弱的人能夠在網路遊戲中尋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相對於暴力遊戲,娛樂性與教育性的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對其社交與心理都是有利的熱身。

很多家長不能接受孩子“整天打遊戲”的表現,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很嚴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語氣嚴厲,如果孩子態度不好,家長就很容易生氣,衝突就這樣爆發了。為了遊戲問題發生衝突爭吵,家長和孩子都會覺得受傷,家長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會覺得家長煩,結果往往是衝突升級,孩子更不聽話,家長更生氣。

張潔建議說,其實,如果孩子玩得過頭了,必須批評管教,家長可以採用溫和理性一點的方式,這樣更能打動孩子,更有效。可以說“我發現你一整天都在玩遊戲。我很擔心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你這樣的表現讓我很生氣。你是一個可以管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明天能少玩兩個小時,你覺得哪個時間可以不玩?”

另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玩遊戲,一起制定使用規則,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時間可以玩,玩多少分鐘,由誰來監控,到時間一定要關閉。如沒有遵守規則,則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同時,家長也可以嘗試將電子遊戲生活化,比如在家裡進行真人的遊戲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戰僵屍,可以由家庭成員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遊戲。

相關閱讀:該不該給小學生配手機?利大還是弊大?

◆讓孩子遠離手機,家長可以這樣做:

鼓勵孩子多面對面交流

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並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

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 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相關閱讀:玩手機還是陪孩子?國內首個“陪伴日”成立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行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製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信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那麼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督員,在孩子違規的時候進行適當地提醒,甚至聯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相關閱讀: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上網

◆請教專家:孩子為何這麼愛玩手機遊戲?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少玩遊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潔指出,貪玩是人的天性,玩遊戲存在於世界的大多數物種之中。遊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科學研究表明,低自尊和社交能力較弱的人能夠在網路遊戲中尋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相對於暴力遊戲,娛樂性與教育性的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對其社交與心理都是有利的熱身。

很多家長不能接受孩子“整天打遊戲”的表現,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很嚴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語氣嚴厲,如果孩子態度不好,家長就很容易生氣,衝突就這樣爆發了。為了遊戲問題發生衝突爭吵,家長和孩子都會覺得受傷,家長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會覺得家長煩,結果往往是衝突升級,孩子更不聽話,家長更生氣。

張潔建議說,其實,如果孩子玩得過頭了,必須批評管教,家長可以採用溫和理性一點的方式,這樣更能打動孩子,更有效。可以說“我發現你一整天都在玩遊戲。我很擔心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你這樣的表現讓我很生氣。你是一個可以管好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明天能少玩兩個小時,你覺得哪個時間可以不玩?”

另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玩遊戲,一起制定使用規則,如大家都同意每天某一時間可以玩,玩多少分鐘,由誰來監控,到時間一定要關閉。如沒有遵守規則,則第二天不能再玩等等。同時,家長也可以嘗試將電子遊戲生活化,比如在家裡進行真人的遊戲或角色扮演,如植物大戰僵屍,可以由家庭成員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遊戲。

相關閱讀:該不該給小學生配手機?利大還是弊大?

◆讓孩子遠離手機,家長可以這樣做:

鼓勵孩子多面對面交流

1、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的危害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不是自己認可的行為,都是無法獲得積極效果的。要改變沉迷手機的現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控”手機的危害,並產生想要改變的願望,這是戒除任何成癮行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

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

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對于其他成癮行為,手機成癮只要能夠認 識到其中的危害,並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和支持,還是比較容易戒除的。

相關閱讀:玩手機還是陪孩子?國內首個“陪伴日”成立

2、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越是枯燥空虛的時候,對手機的依賴性就越大,只要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並且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的時候,對手機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

作為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各種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尤其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3、約法三章,堅決執行孩子畢竟是孩子,自覺性和自控力都無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家長的幫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麼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懲罰、做好了又有什麼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行要堅定。

孩子的自製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幫孩子換個傳說中的“老人手機”也未嘗不可。要注意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充分的耐心、愛心和鼓勵,千萬不能著急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信和QQ。當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時候,手機就不那麼重要了。

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督員,在孩子違規的時候進行適當地提醒,甚至聯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手機成癮的“活動”中來,當“戒手機”成為青少年的一種時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復存在了。

相關閱讀: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上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