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齡前媽媽必學膳食留住營養的烹調方法

怎樣合理烹調:

1.米、面等主食的合理烹調

淘米時, 隨淘米次數、浸泡時間的增加, 米、面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容易受到損失。

做泡飯時, 可使大量維生素、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甚至蛋白質溶於米湯中, 如丟棄米湯不吃, 就會造成損失。

熬粥、蒸饅頭加堿, 可使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受破壞。

很多油炸食品, 比如炸薯條等, 經過高溫油炸, 營養成分基本已損失殆盡。

總之, 在製作米、面食品時, 以蒸、烙較好, 不宜用水煮、撈和油炸, 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2.蔬菜的合理烹調

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無機鹽,

Advertisiment
如烹調加工方式不當, 很容易被破壞而損失。 比如, 把嫩黃瓜切成薄片涼拌, 放置2小時, 維生素損失33-35%;放置3小時, 損失41-49%。

炒青菜時若加水過多, 大量的維生素溶于水裡, 維生素也會隨之丟失。 包餛飩時, 我們總是把青菜先煮一下, 擠出菜汁後再拿來拌餡兒, 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則更為嚴重。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 溶于水進入體內後, 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 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 科學的吃菠菜的方法, 應將菠菜加水稍煮後, 把湯倒掉, 再涼拌著吃。

胡蘿蔔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 但它們只存在於細胞壁中, 必須經過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 才能加以利用。 另外, β-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物質, 因此生吃或者燒湯都不能加以吸收。

Advertisiment
最科學的烹調方式是切塊和肉一起燉20分鐘左右。

3.肉類的合理烹調

一般來說, 肉類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因性質比較穩定, 在烹調過程中損失較少。 烹調時以紅燒、清燉, 維生素B1的損失最多, 高達60-65%;蒸和油炸損失為45%;快炒亦損失13%。 肉類中所含的維生素B2, 清蒸丸子損失為87%;紅燒、清燉肉塊損失40%;快炒肉絲僅損失20%。

避免維生素的流失需注意:

1.清洗各類原料, 均應用冷水, 清洗時間要短, 不能浸泡或長時間搓洗。

2.要遵守先洗後切的原則, 先切後洗會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損失。

3.在飯菜品質要求允許的情況下, 原料儘量切得細小一些, 以縮短加熱時間, 有利於營養素的保存。

4.原料儘量做到現切現炒、現做現吃, 避免較長時間的保溫或多次加熱,

Advertisiment
可減少維生素的氧化損失。

5.在焯菜、做麵食時儘量不加堿或鹼性物料, 這樣可避免維生素、蛋白質及礦物質的大量損失。

6.在口味允許的前提下可多加醋, 這樣便於保護維生素, 促使鈣質吸收。

7.鮮嫩原料提倡旺火快速烹調, 縮短原料在鍋中停留的時間, 這樣能有效地減少營養素受熱被破壞。

營養學專家建議

可選用橄欖油煸炒綠色蔬菜, β-胡蘿蔔素的吸收量是蒸著吃的5倍。 而β-胡蘿蔔素對兒童的視力有保護作用。

儘量用鐵鍋烹調番茄等酸性食物, 它能使活性鐵的吸收量超過2000%。

燉湯的時候滴幾滴醋, 能更好地溶解骨頭裡的鈣質, 從而使湯品的含鈣量增加64%。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4回答

    孕前媽媽吃什麼補藥對寶寶好啊!~

    多吃水果。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