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心聲 爸爸媽媽你別這樣做!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哪種行為可以做, 哪種是不可以做的時候, 有沒有考慮到, 有哪些是我們自己可以做, 哪些不能做呢?其實在我們對孩子提出要求時, 孩子同樣地對我們提出了要求。 很多孩子在成長中形成自己的意念, 只是無法用語言表達。 下面小編為大家列出孩子不希望父母做的事, 父母要好好地關注孩子了。


用最大的耐心去關愛孩子

請不要聽見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時候, 大人往往覺得很煩, 但如果只是拿個玩具或食物給他, 並不能滿足孩子的真正需要, 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

Advertisiment
和他說話。 成人瞭解孩子, 就得付出觀察的時間, 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許哭”“老實點”之前, 也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他的傷心情緒。

請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 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當孩子處在安靜的狀態中, 成人經常不聞不問;而孩子表現出頑皮或多動時, 卻會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


寶寶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由此孩子發現:“只有在我調皮的嘗試中, 父母親才注意到自己。 ”這會引起孩子層出不窮的負面行為, 令成人覺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調皮。

請不要指責我“笨蛋”“愚蠢”, 而不告訴我應該怎樣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的口頭禪, 即使心中並非真的那樣想, 卻經常隨口而出。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Advertisiment
顯現出的自我評價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建構出來的, 如果他常聽到“差勁”“笨拙”等字眼, 使得他對自身的價值不夠樂觀, 而在嘗試新能力的表現上大打折扣。

請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兒童對養育的環境並不熟悉, 又不瞭解照顧他的人, 這種經驗對幼稚的心靈無疑是一種創傷。 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去那裡了, 更擔心父母一去不回。 怕生、黏人、常有恐懼感的孩子大多經歷了這樣的早期生活。


寶寶需要媽媽的陪伴

請不要常給我糖果、玩具、書籍來代替你自己。

父母們在家裡經常做一些兒童不能參與的工作, 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忽略孩子。 然而, 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時間, 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講故事的媽媽和能夠與自己遊戲的爸爸。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孩子在幼兒時期容易缺乏安全感, 在這個時候, 他們都會想父母多點陪伴自己, 哭了的時候能有一個擁抱。 所以父母不能隨意用其他東西來代替自己的存在, 更不可以騙孩子。 抽多點時間, 陪陪你們的寶寶吧, 這樣才能拉近親子距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