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規則需要父母溫柔的堅持

“我兩歲半的孩子, 又哭又鬧的, 就是不肯刷牙, 怎麼辦?”“要怎麼讓我三歲的孩子不玩我的手機?不給他玩, 他就一直哭鬧……”孩子一哭鬧, 大多數爸媽當下不是退縮就是生氣, 無可奈何。 想與孩子的“哭”和平相處, 第一步就是別動氣!假如長期讓孩子以哭來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那樣的哭, 就會慢慢的轉成小鬧、大鬧、甚至胡鬧的習慣。 所以, 爸媽想要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生活常規, 就要從嬰兒期開始, 為他們建立食衣住行的好習慣, 而且別怕孩子以“哭”來表達他不想坐下來吃飯、不想坐汽車安全座椅……這之間的方法就在:你要不動氣的堅持(比如,
Advertisiment
不坐汽車安全座椅, 那就無法出門), 並以自然結果法, 讓孩子瞭解選擇權在他,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再者, 現代的父母雖然知道要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也想從嬰兒期就建立起常規, 卻又彷徨於該如何做?追根究柢,
Advertisiment
身為爸媽的你, 可能正卡在幾個教養的難題或誤解上:
●夫妻倆(或許更複雜, 還加上雙方父母)對教養的方式或認定不一樣, 所以會有爭執。
● 工作太忙, 時間有限, 只好有時執行、有時放水,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我們不能限制幼兒, 否則會破壞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 看了許多教養書, 名家各說各話, 到底聽誰的才對?

解決方案一 就事論事的討論

夫妻間的教養想法不同, 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雙方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 想要達成一致的腳步, 就要兩人“練習”就事論事的討論。

在過去的教育裡, 比較缺乏讓我們學習如何討論。 所以, 夫妻倆得有共識, 先從一件小事開始練習討論, 千萬別落入“人身攻擊”的陷阱, 比如, “我們家的生活習慣比你們家好。

Advertisiment

假設, 你們想要應對孩子吃飯時亂跑的情形, 就該討論:

● 孩子什麼樣的“行為”讓父母抓狂?
● 你和另一半分別覺得要如何做, 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為什麼?
● 雙方的共識是什麼?找出一致的做法和說詞。

讓就事論事的討論, 變成一種習慣, 歧見就能慢慢諧和成一致!成人的態度若不一致, 孩子就會在其中討價還價, 變成壞習慣;也會導致成人吵架、不合。 請記住, 金錢和子女教養, 是導致夫妻反目的最大原因呀!

解決方案二 執行要一致

想建立好生活常規, 成人與孩子所設下的約定, 就要切實做到。 比如, 跟孩子說好:吃完飯才能下桌, 才能去玩玩具, 否則表示肚子已經不餓, 就要收走餐點。 所以當孩子吃到一半、離開餐桌,
Advertisiment
你就要心平氣和的對他那麼說並實行。 然後等到下一餐時, 提醒孩子這是全家都要遵守的規律。
要成功建立這個常規, 有以下幾個小步驟:
● 剛開始時, 不要給孩子太多飯菜, 讓他有成功的經驗, 寧可吃完再添, 也不要讓他覺得飯菜像座山, 吃也吃不完。
●假設孩子這餐飯被收走, 下一餐的吃飯時間就可悄悄提早, 讓孩子在肚子餓時, 建立成功的良好用餐經驗。
● “自然結果法”是教養上比較有效、持久的原則, 比如, 孩子不吃就收走餐點, 然後讓他等下一餐。 千萬別打罵孩子, 打和罵只會增強孩子的反抗能量和頻率。

● 別忘了稱讚孩子:“你看, 你可以坐下來吃完一餐飯喔!”

解決方案三 有規矩, 才能成方圓

現代的許多父母,
Advertisiment
會把“放縱”與“創造力”之間的界限弄混了, 所以允許幼兒隨心所欲。 其實, 隨心所欲的幼兒, 只能以自己的有限想法和做法來探索環境, 常常聽不見、也不接受成人的建議, 這並不能發展創造力。 因為創造力, 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新想法加入。
如果讓幼兒隨心所欲, 他會習慣固執的以自我為中心來應對進退, 所以常常不瞭解、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處境;相形之下, 就會在人際關係上不成熟、也不被人認同, 這也不能發展創造力。 因為許多的創造力, 是需要與他人合作、互相激蕩所產生的。

因此,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常規,有下列幾項優點:

● 可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率的生活作息,所以他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探索。比如,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爸媽和孩子就不會花上一、兩個小時打吃飯戰。愉快的用餐,並且花更長的時間親子一起堆積木,絕對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和孩子一起找到具有共識的常規,比如,與孩子商量好:餐盤上會有兩匙的飯、各一匙的菜(新的菜色可以先放少量),等到全部吃完後,他想再多添什麼菜,都是好的。讓孩子參與選擇和計畫,這樣的習慣,會讓親子雙方養成溝通和尊重的態度。

●孩子完成後,別忘了稱讚他的選擇:“你選擇了坐下來,吃完碗裡的食物,我很為你高興!”稱讚孩子所做的選擇,他會覺得自己有能力。相形之下,說孩子“乖或聽話”,是贊許他聽從成人的選擇,讓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家庭的結構也不一樣,但只要願意,全家人一定可以建立起最和善、一致、有效又彼此尊重的良好生活常規。至於,是不是有哪一本教養書,宣稱可以讓你亦步亦趨的跟從,一次見效?這是不太可能的。身為父母的你,還是要做你應有的功課!

因此,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常規,有下列幾項優點:

● 可幫助孩子建立有效率的生活作息,所以他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探索。比如,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爸媽和孩子就不會花上一、兩個小時打吃飯戰。愉快的用餐,並且花更長的時間親子一起堆積木,絕對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和孩子一起找到具有共識的常規,比如,與孩子商量好:餐盤上會有兩匙的飯、各一匙的菜(新的菜色可以先放少量),等到全部吃完後,他想再多添什麼菜,都是好的。讓孩子參與選擇和計畫,這樣的習慣,會讓親子雙方養成溝通和尊重的態度。

●孩子完成後,別忘了稱讚他的選擇:“你選擇了坐下來,吃完碗裡的食物,我很為你高興!”稱讚孩子所做的選擇,他會覺得自己有能力。相形之下,說孩子“乖或聽話”,是贊許他聽從成人的選擇,讓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不同,每個家庭的結構也不一樣,但只要願意,全家人一定可以建立起最和善、一致、有效又彼此尊重的良好生活常規。至於,是不是有哪一本教養書,宣稱可以讓你亦步亦趨的跟從,一次見效?這是不太可能的。身為父母的你,還是要做你應有的功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