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入園焦慮 爸爸媽媽應該避免的幾種做法

孩子的入園焦慮是所有爸爸媽媽想避卻永遠避不開的話題, 看到在幼稚園門口淚眼婆娑、哭鬧不止的孩子, 媽媽們的心都無比煎熬。 “孩子是媽媽的小棉襖, 從懷孕到撫育他長大, 媽媽們都幾乎寸步不離的守護在孩子的身邊, 想給孩子們最安全和最貼心的照顧。 ”幼稚園的老師表示非常理解在入園初期, 孩子所表現出強烈的分離焦慮情緒。 但是, 幼稚園是孩子步入大社會, 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為了讓孩子儘早走出分離焦慮情緒, 伊頓幼稚園的老師總結了爸爸媽媽們應該要避免的幾種做法。
Advertisiment

不要依依不捨

依依不捨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 在幼稚園的門口, 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緊緊抱著孩子、久久都不願離去的父母, 一邊安慰孩子, 一邊也表現著對孩子難以割捨的情緒, 有種生死離別的感覺。 其實這類父母對於孩子的依賴性可能要遠遠超過孩子對自己的依賴, 當父母也表現出這樣的不良情緒時, 可能會啟動孩子負面情緒, 讓孩子產生一種只要自己哭鬧或是不聽話, 媽媽就不會走的錯覺, 這樣的作法不僅不能夠安慰到孩子, 還會使孩子的分離焦慮週期延長。

不要口頭承諾

一些家長為了平復孩子的心情, 很容易就做出口頭承諾, 例如“你乖乖上學, 放學後媽媽會第一個來接你”、“只要你在學校裡聽老師話,

Advertisiment
爸爸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玩具”等, 這些話語將會被孩子一直記在心中, 而等到承諾並沒有如期實現時,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誠信度就會大大降低, 久而久之, 孩子將不會再相信你。 “孩子需要的並不是父母的承諾, 而是要確定父母不會‘拋棄’自己, 所以與其口頭承諾卻無法兌現, 不如實事求是, 譬如五點放學就說五點來接, 孩子會理解並耐心等待的。 ”

不能言語威脅

與那些喜歡口頭承諾的家長不同的是, 也有一些家長在看到到孩子入園時又哭又鬧的行為時, 就會表現出嚴厲的那一面, 不自覺的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威脅”, 例如“你再哭, 媽媽就把你扔到垃圾堆”、“還不聽話, 媽媽就不來接你了”等。 伊頓幼稚園認為在這類話語中,

Advertisiment
父母並沒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進行很好的處理, 只是加深了孩子內心中恐懼和不安的心理, 只會讓孩子表現更激烈。

不要偷偷溜走

為了避免孩子在剛入學時對短暫分離感到不適應, 有些家長會選擇留在班級裡觀察, 讓孩子覺得父母也在的班級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但是, 等到孩子慢慢穩定下來之後, 就會選擇偷偷溜走, 這樣的作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父母和孩子在同一個教室環境中, 能夠給孩子一定的安定感, 但請一定不要在您的孩子不知情的時候悄悄地離開, 這樣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 ”

以上建議爸爸媽媽們千萬要避免的四種做法, 當然除了這幾點之外, 父母需要注意的點還很多, 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多和同齡家長們交流教育心得,

Advertisiment
也可以多多諮詢幼稚園的老師, 這樣才能夠更好幫助孩子度過分離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