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做事方式80%受父母影響

現實生活中, 一些家長習慣在家裡口無遮攔、爆粗口、亂發脾氣、 抽煙、 熬夜打遊戲……殊不知, 這些小細節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教育專家表示 ,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 ,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做父母的要學會做好自己的“現場直播”。

家庭教育研究專家關穎認為, 做父母沒有彩排, 一旦進入角色、登上舞臺, 從拉開幕布的那一刻開始, 在孩子面前的“現場直播”就開始了。 父母的情緒、言語、行為, 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都會傳導給孩子, 無論是否自覺、是否願意。

有研究表明, 孩子按照家長要求做的事,

Advertisiment
只有20% ;而按照家長行為或者受家長影響做的事, 要占80%。 因此, 家長做人、做事不能太隨意。

關穎表示, 在平時, 父母自身行為不檢點、不以身作則、家庭關係不良、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或誤解等, 往往都會成為孩子問題產生的原因。 但在多數情況下, 面對孩子的問題, 父母往往只是就事論事批評孩子, 卻很少反躬自問。

關穎講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父親平時老實厚道, 跟同事、鄰居關係都很好。 可是他兒子卻總是欺負小朋友, 抬手就打人, 家裡的人都說孩子不像他爸。 有一天, 孩子又犯了老毛病, 老師請家長到學校, 孩子的爸爸說:“這孩子從小就淘氣, 我可沒少揍他。 我真不明白, 怎麼就揍不好呢?”老師告訴父親,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是受他的影響。 但做父親的很不服氣。 “其實, 儘管父親並沒有教孩子欺負別人, 但是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 使孩子悟出的道理是:我可以以強淩弱, 對誰不滿意就可以用‘打’的辦法解決問題。 這就是父母在無意之中作為孩子的模仿者對孩子的作用。 ”關穎分析說。

關穎指出, 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 在自己身上把父母的言行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因此, 面對孩子, 要做好每一分鐘的“現場直播”。 也許對父母來說, 在家庭教育的舞臺上難免怯場、難免失誤, 做過的事就像播出的節目不能收回了, 不可能再來一次。 但是可以通過反省自己、總結經驗教訓, 在反復實踐之中獲得素質的提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