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晚期應警惕的早產症兆

早產的預防, 是孕期晚期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雖然有小兒科的妥善照顧, 但目前來說, 早產目前仍是新生兒死亡與罹病的主因。 那麼, 准媽媽又該怎麼預防早產?一旦發生早產又該如何處置呢?

所謂早產, 就是懷孕的女性不到足月就分娩了, 確切地說, 即指懷孕20周以上未滿37周的生產。 由於早產月份的不同, 胎兒出生的體重及生活力亦有很大的差異。 早產的月份越小, 胎兒的體重就越輕, 生活力也就越弱, 反之則越強。

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別是月份小的早產兒。 因此預防早產是降低圍生兒死亡率的重要環節。

Advertisiment

此外, 以目前的醫療設備及技術來說, 至少要到懷孕周數25~26周時, 寶寶才能脫離母體而存活。 而早產比流產複雜的一點, 就是它牽涉到寶寶的存活以及未來是否能健康的生長發育。

早產的症兆

1、下腹疼痛

下腹部有類似月經來前般的悶痛、規則的子宮收縮及肚子變硬, 每小時6次或更多次的收縮, 每一次持續至少40秒, 這類陣痛可能會痛、可能不會。

2、持續背酸

持續性的下背腰酸、陰☆禁☆道分泌物變多, 或夾帶紅色血絲如破水或出血、腸絞痛或不停腹瀉等。

3、分泌物有異

分泌物增加, 有水狀或血狀的陰☆禁☆道分泌物。

若有早產的徵兆, 不論發生的時間或者輕重與否, 建議准媽媽都要提早就醫, 才能給予婦產科醫生充裕的時間,

Advertisiment
來提供適當並迅速的處置, 例如給予促進胎兒肺部成熟的藥物等, 進而降低早產的風險。

早產高危人群

早產陣痛及分娩會發生于任何准媽媽, 但有些婦女發生幾率卻比較高。 醫學上已驗證出一些風險因數可供醫生參考判斷, 但這種依據是經驗法則, 並不能準確的預測出早產的必然性, 這也就是說, 有危險因數的准媽媽並非一定就會早產;沒有任何危險因數的准媽媽也並非就不會有早產的可能。

1、多胞胎懷孕;

2、過去曾有過早產史;

3、子宮或子宮頸先天異常;

4、從未接受產前檢查;

5、日常習慣不佳, 例如抽煙、飲酒、使用非法藥物等;

6、准媽媽身體、心理壓力負擔過大;

7、准媽媽生理狀況出現問題, 例如胎膜過早破裂、子宮頸感染、陰☆禁☆道感染、性病及其他感染、高血壓、糖尿病、凝血機能異常、懷孕前體重過輕、過度肥胖症、胎兒是天先畸形兒等。

Advertisiment

早產發生時的緊急措施

當早產的現象發生時, 很多准媽媽及家屬都會感到措手不及, 尤其是對於事前已排除早產可能性的准媽媽來說, 這更像是經歷了一場身心的煎熬。

那麼, 醫護人員對於急迫性的早產治療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目前來說, 醫生會先嘗試防治早產的發生, 包括使准媽媽臥床休息、施行密集的各項產前檢查, 並且投藥停止子宮收縮。 這是為了盡力爭取時間, 讓小寶寶的成長達到最佳時機, 降低脫離母體的寶寶危險性。

這些方法會對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效用, 所以醫生會嚴密的觀察,

Advertisiment
並且判斷剖腹生產的時間。

這裡要提到的是, 安胎藥物的治療可延長分娩的時間, 在這段延長的時間內, 醫生會積極性的對準媽媽使用特定藥物, 這類藥物可以加速胎兒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成熟, 降低早產嬰兒因為器官不成熟所導致的30%的死亡率以及兩種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