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怎樣飲食才能"長胎不長肉"?

前些年, 女星李嘉欣“長胎不長肉”的懷孕飲食單被瘋傳, 眾孕婦紛紛效仿。 為的是在期間人依舊保持身材不走形。 這個飲食單不禁讓我想起當初陳慧琳的飲食單, 兩人的飲食單中有極其相似的食譜。 下面我們就對她們的飲食單一探究竟。

陳慧琳"長胎不長肉"

營養餐單

早餐:脫脂奶1杯, 蛋白2只, 麥片一碗。

午餐:節瓜炒牛肉, 白飯一碗, 豆腐魚湯適量。

下午茶:梳打餅兩塊, 低脂乳酪適量。

晚餐:馬蹄蒸肉餅, 蒜茸炒菜心2碗, 白飯一碗, 草莓6顆。

李嘉欣"長胎不長肉"

營養餐單

早餐:脫脂奶1杯, 蛋白2只, 麥片一碗。

午餐:節瓜炒牛肉或蒸魚1條,

Advertisiment
白飯1碗, 桑寄生杜仲紅棗茶適量。

下午茶:水果沙律, 低脂乳酪。

晚餐:開胃甜酸排骨或蒸肉餅, 蒜蓉炒菜心2碗, 白飯1碗, 乳鴿紅棗湯適量。

如果單純就這一份餐單來做評定的話, 總體說還可以, 魚肉、蛋奶, 主食, 蔬菜, 水果, 樣樣都不少, 至少算是營養均衡。 另外有傳言說她每天還要吃進去將近10萬港幣的補品,

但如果仔細看的話, 我們不難發現, 雖然在強調長胎不長肉, 但只是強調在脫脂奶和蛋白上面, 且安排的並不合理。

李嘉欣的"孕事"催生了一個熱詞——"長胎不長肉", 育齡女士們都想掌握所謂的"長胎不長肉懷孕法",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其實, "長胎不長肉""皮薄餡大"才是女士懷孕的自然狀態。 只不過現代孕婦太嬌貴,

Advertisiment
多吃少動造成脂肪堆積過多, 體重增加過大, 反而有弊無利。

"胎"沒營養很少見

長輩常勸"多吃點, 你不吃孩子還要吃!", 其實, 這種"吃東西為孩子"觀念是錯誤的。 從哺乳動物的規律看,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胎兒的營養是夠的(除非胎本身有功能問題), 孕婦營養不足夠損害的是孕婦的健康。

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都有個規律, 能量供給先胎兒後母體。 如果母親營養不好, 她身體原本儲存的蛋白質、脂肪、糖、鈣、鐵、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會優先供給胎兒, 保證胎兒的營養, 而損害自己身體健康。 這是"母親偉大"的含義之一。

舊時代營養條件差, 女人生得越多越容易駝背, 胎兒卻是健康的, 正是體內鈣被胎兒消耗造成的。 除非一些身體無法保存的水溶性維生素,

Advertisiment
如維生素C等。 這些物質母親不足, 胎兒也會不足。

所以, 只要孕婦營養不是極度貧乏, 對胎兒的影響都有限。 卞華偉建議, 准媽媽們首先該樹立一個觀點:別總擔心胎兒不夠營養, 而應考慮自身健康問題。

過多脂肪於"胎"無益

現代營養學發達, 生育當然不會以犧牲母親的健康為代價。 因而, 孕婦需要注意營養的攝取, 這不僅為胎兒, 更為自身將來健康。 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孕婦的體重需要合理增長, 而不是盲目進補。 盲目進補造成脂肪過度堆積, 反而造成生育困難, 造成妊高症、妊娠糖尿病。

先來分析一下孕期體重長在哪裡。 孕婦在整個妊娠期增加的最佳體重是11~12公斤, 這是最理想最健康的。

Advertisiment
造成孕婦體重增長的因素有羊水、胎盤、胎兒、增大的乳腺和子宮, 為將來哺乳做的脂肪儲備等。

而孕婦體型大小已經決定了胎盤等大小, 過多地進補, 胎兒不一定長得快, 而讓孕婦身體脂肪堆積造成"長肉不長胎", 長上身的脂肪也難甩掉, 還增加了孕婦患妊娠糖尿病、妊高症的風險。 有時還可造成"巨大嬰"——胎兒體重過大造成分娩困難, 也增加孩子將來肥胖風險。 所以, 多吃狂進補坐著不動養胎造成孕婦體重瘋狂增長, 這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孕期各大營養素的攝入標準

那麼, 孕婦如何才能做到"長胎不長肉", 又能兼顧孕婦和胎兒的身體健康呢?

按懷孕各個階段不同, 孕婦的營養需求和體重增加幅度都不同。 一般而言,

Advertisiment
孕早期(0~3個月)因孕婦有害喜反應, 對體重沒有要求;孕中期(4~6個月)一周增加1斤左右;孕後期(7~9個月)一周增加0.5~1斤。 各個時期的營養要點不同:

孕早期(0~3個月)

由於早孕反應帶來的噁心、嘔吐、食欲不佳, 因此, 此階段對營養的要求不是十分的嚴格, 以能進食為首要原則。

建議:

1.以自己喜好為前提, 讓美味和舒適成為決定因素, 在健康飲食範圍內選擇吸引你的食物, 數量不要求很多, 鼓勵食物多樣化。

2.避免油膩、辛辣, 以及會激發噁心的氣味如烹調氣味等。

3.飲食清淡易消化, 如選擇淡味的麵食、餅乾、米飯、蔬果等。

4.口味可多用酸味或涼拌菜, 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改善食欲。

5.少量多餐防止空胃。 在兩餐之間喝飲料, 用餐不喝。 不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

孕中期(4~6個月)

食物品種及數量都應增加,千萬不要因孕早期體重沒增加而不加節制地進食。

建議:

1.每日穀類400~500克(穀類適當選擇雜糧如小米、玉米、麥片)。豆製品50克,肉禽蛋魚100~150克,蔬菜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牛奶250ml。

2.每日比以前增加300千卡的熱量。換成真正的食物:50克米+30克瘦肉+200ml牛奶,或者40克米+雞蛋1只+19克奶粉,或者40克米+魚80克+135克蘋果。

3.孕期對鈣的需求大量增加,經常食用蝦皮、海帶、紫菜等含鈣、碘豐富的食物。

孕晚期(7~9個月)

穀物攝取量不變,蛋白質攝取增加。

建議:

1.穀類400~500克,肉禽蛋魚增至150~200克,牛奶500ml。

2.由於胎兒較前增大,宜少食多餐減輕胃部飽脹感,有水腫高血壓的孕婦要控制食鹽攝入量。

晚餐和午餐安排並不合理,也無法達到不長肉的目的

說句題外話,我實在很懷疑這份餐單的真實性,像是被杜撰的。

言歸正傳,如果真的要不長胎不長肉的話,晚餐應該攝入的熱量和肉類少一些,這樣更利於避免脂肪的增加,也更利於養生。因為晚餐後人體的代謝率降低,活動量減少,過多食用肉類和脂肪多的食物很難完全消化掉,極容易在體內堆積而造成脂肪增多,體重增加。所以我們適當做一下調整更符合不長肉的標準,也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現在我們調整一下。

早餐:脫脂奶1杯,蛋白2只,麥片一碗,柳丁一個/西蘭花幾朵。

午餐:開胃甜酸排骨或蒸肉餅,節瓜炒肉一份白飯1碗,桑寄生杜仲紅棗茶適量

下午茶:什錦果盤,低脂乳酪。

晚餐:蒸魚1條,蒜蓉炒菜心2碗,白飯1碗,乳鴿紅棗湯適量。

我在早餐中加入了一點蔬菜或是水果,下午的水果沙律換成了什錦果盤,晚餐的排骨或蒸肉餅,換成了蒸魚一條,雖然都是肉類,但熱量卻相差很多,蒸魚不僅油脂少,自身的脂肪也非常少,少了蒸肉餅,主食也減少了一些,比較適合晚餐來使用,這樣調整之後,也更適合健康膳食的原則,營養不變,但整體的熱量分配變了,也更適合怕長肉的准媽咪。

"長胎不長肉"餐單不可推廣和嘗試

就現在而言,這份餐單的真偽度很值得懷疑,和前年陳慧琳的餐單簡直是如出一轍,只是稍微做了一點添加,。但我們不難看出幾乎是一樣的,是有人杜撰的,還是和我前面說的出自一個營養師,我們無法求證。但只有一天的餐單,無論如何是不可以效仿也無法效仿的。另外孕期增長一點體重是正常的,在孕期增加至少3~4kg的脂肪積累,營養的貯存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產後泌乳的充足,只要體重在合理的增長,孕期和產後不會沒有選擇沒有節制的滋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隨著產後的泌乳,激素水準恢復到正常,體重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相反,如果孕婦缺乏脂肪,會影響免疫細胞的穩定性,導致免疫功能降低,也會影響胎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另外是長胎還是長肉,這點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即便是看起來不胖,但寶寶仍然很大,有些人看起來很胖,但生出來的寶寶卻很小,這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脂不同,有的主要是母體吸收,有的則是大部分被寶寶吸收,體重就是增加的很少,產後嬰兒較大。如果真的是長胎不長肉的飲食,陳慧琳的寶寶出生後也不會瘦的那麼可憐,讓人心疼了,何來的長胎不長肉呢?

寶貝的健康大於一切

不管是明星還是平常百姓,母親的神聖感和愛子心都是一樣的,當生下寶寶的那一刻,我們會發現寶寶會改變我們很多想法,不會在意孩子的美與醜,胖與瘦,黑與白,只有健康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母親在孕期補充多種營養為的只是剩下一個聰明又健康的寶寶。這也就是一個母親,而體重合理的增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是媽媽本身,對寶寶也一樣。所謂長胎不長肉,其實這個理論本身就有點滑稽,胎兒是一定要長的,即便你吃的少,哪怕是在舊社會食物匱乏的年代,胎兒一樣會長,一樣會呱呱落地,而不長肉只是一些媽媽的想法,擔心身材走樣而想盡辦法,合理膳食提倡,如果選擇節食可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低熱量飲食影響胎兒生長,還可使胎兒心臟產生缺陷,增加嬰兒死亡率。

其實,在孕前保持身材就很重要,而孕期控制飲食也是“長胎不長肉”秘訣之一,就算孕期一不小心長胖了,產後調理好飲食,還是能恢復身材的,准媽咪不必過於擔心!

孕中期(4~6個月)

食物品種及數量都應增加,千萬不要因孕早期體重沒增加而不加節制地進食。

建議:

1.每日穀類400~500克(穀類適當選擇雜糧如小米、玉米、麥片)。豆製品50克,肉禽蛋魚100~150克,蔬菜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牛奶250ml。

2.每日比以前增加300千卡的熱量。換成真正的食物:50克米+30克瘦肉+200ml牛奶,或者40克米+雞蛋1只+19克奶粉,或者40克米+魚80克+135克蘋果。

3.孕期對鈣的需求大量增加,經常食用蝦皮、海帶、紫菜等含鈣、碘豐富的食物。

孕晚期(7~9個月)

穀物攝取量不變,蛋白質攝取增加。

建議:

1.穀類400~500克,肉禽蛋魚增至150~200克,牛奶500ml。

2.由於胎兒較前增大,宜少食多餐減輕胃部飽脹感,有水腫高血壓的孕婦要控制食鹽攝入量。

晚餐和午餐安排並不合理,也無法達到不長肉的目的

說句題外話,我實在很懷疑這份餐單的真實性,像是被杜撰的。

言歸正傳,如果真的要不長胎不長肉的話,晚餐應該攝入的熱量和肉類少一些,這樣更利於避免脂肪的增加,也更利於養生。因為晚餐後人體的代謝率降低,活動量減少,過多食用肉類和脂肪多的食物很難完全消化掉,極容易在體內堆積而造成脂肪增多,體重增加。所以我們適當做一下調整更符合不長肉的標準,也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現在我們調整一下。

早餐:脫脂奶1杯,蛋白2只,麥片一碗,柳丁一個/西蘭花幾朵。

午餐:開胃甜酸排骨或蒸肉餅,節瓜炒肉一份白飯1碗,桑寄生杜仲紅棗茶適量

下午茶:什錦果盤,低脂乳酪。

晚餐:蒸魚1條,蒜蓉炒菜心2碗,白飯1碗,乳鴿紅棗湯適量。

我在早餐中加入了一點蔬菜或是水果,下午的水果沙律換成了什錦果盤,晚餐的排骨或蒸肉餅,換成了蒸魚一條,雖然都是肉類,但熱量卻相差很多,蒸魚不僅油脂少,自身的脂肪也非常少,少了蒸肉餅,主食也減少了一些,比較適合晚餐來使用,這樣調整之後,也更適合健康膳食的原則,營養不變,但整體的熱量分配變了,也更適合怕長肉的准媽咪。

"長胎不長肉"餐單不可推廣和嘗試

就現在而言,這份餐單的真偽度很值得懷疑,和前年陳慧琳的餐單簡直是如出一轍,只是稍微做了一點添加,。但我們不難看出幾乎是一樣的,是有人杜撰的,還是和我前面說的出自一個營養師,我們無法求證。但只有一天的餐單,無論如何是不可以效仿也無法效仿的。另外孕期增長一點體重是正常的,在孕期增加至少3~4kg的脂肪積累,營養的貯存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產後泌乳的充足,只要體重在合理的增長,孕期和產後不會沒有選擇沒有節制的滋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隨著產後的泌乳,激素水準恢復到正常,體重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相反,如果孕婦缺乏脂肪,會影響免疫細胞的穩定性,導致免疫功能降低,也會影響胎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

另外是長胎還是長肉,這點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即便是看起來不胖,但寶寶仍然很大,有些人看起來很胖,但生出來的寶寶卻很小,這是由於每個人的體脂不同,有的主要是母體吸收,有的則是大部分被寶寶吸收,體重就是增加的很少,產後嬰兒較大。如果真的是長胎不長肉的飲食,陳慧琳的寶寶出生後也不會瘦的那麼可憐,讓人心疼了,何來的長胎不長肉呢?

寶貝的健康大於一切

不管是明星還是平常百姓,母親的神聖感和愛子心都是一樣的,當生下寶寶的那一刻,我們會發現寶寶會改變我們很多想法,不會在意孩子的美與醜,胖與瘦,黑與白,只有健康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母親在孕期補充多種營養為的只是剩下一個聰明又健康的寶寶。這也就是一個母親,而體重合理的增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是媽媽本身,對寶寶也一樣。所謂長胎不長肉,其實這個理論本身就有點滑稽,胎兒是一定要長的,即便你吃的少,哪怕是在舊社會食物匱乏的年代,胎兒一樣會長,一樣會呱呱落地,而不長肉只是一些媽媽的想法,擔心身材走樣而想盡辦法,合理膳食提倡,如果選擇節食可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低熱量飲食影響胎兒生長,還可使胎兒心臟產生缺陷,增加嬰兒死亡率。

其實,在孕前保持身材就很重要,而孕期控制飲食也是“長胎不長肉”秘訣之一,就算孕期一不小心長胖了,產後調理好飲食,還是能恢復身材的,准媽咪不必過於擔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