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讓寶寶養成愛牙好習慣可以對齲齒say no

1.齲齒

齲病是含糖食物(特別是蔗糖)進入口腔後, 在牙菌斑內經致齲菌(主要有變形鏈球菌、乳桿菌及放線菌等)的作用, 發酵產酸(主要是乳酸), 從牙齒表面結構的薄弱處開始, 逐漸溶解破壞牙的無機物而產生的。

2.培養寶寶愛牙好習慣

(1)護牙從第一顆牙齒開始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 媽媽就要為寶寶做口腔護理。 早晨及晚上臨睡前, 在食指上纏上乾淨的紗布, 沾清水清潔牙齒及牙齦, 有利於保持乳牙清潔, 按摩牙齦也可促進牙齒萌出。

出牙後的寶寶, 平時每次喝完奶後, 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 以清潔口腔,

Advertisiment
保護牙齒。

愛心貼士:長第一顆乳牙~1歲半的寶寶, 正處於“口欲期”, 喜歡通過嘴巴來感知世界, 這個時候口腔清潔工作主要靠父母。 寶爸寶媽可以通過唱歌、講話的方式和寶寶互動, 通過遊戲引起寶寶的興趣, 讓寶寶產生“刷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2)1歲半~3歲刷牙習慣養成記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站立了, 家長可以挑選軟毛的寶寶專用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 從刷牙用具開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 這個時候的重點是讓寶寶對刷牙 有直接的印象, 帶動寶寶的積極性, 不要太苛求寶寶的動作是否正確。 該時期教寶寶刷牙仍然應該更注重“遊戲的快樂”, 而不是非要寶寶學會不可, 如果寶寶不願 意, 也不要強迫他, 等他想玩的時候再進行也可以。

Advertisiment

從兩歲半開始, 可以給寶寶選擇該年齡段適用的牙刷, 每日早晚兩次, 站在寶寶身後, 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但此時真正的刷牙工作仍需要父母的協助, 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 很容易不小心吞進牙膏泡沫、傷到牙齦等。

愛心貼士:這個時期的寶寶有很強的模仿性, 可以通過給寶寶看類似的繪本、動畫, 幫助寶寶培養刷牙習慣的養成。

(3)3~6歲獨立刷牙走起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從能力上來說已經可以掌控刷牙這件事情了, 但是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刷牙、不能堅持, 因此家長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對刷牙感興趣, 在自願的狀態下保持這個好習慣。

Advertisiment

3~6歲的寶寶應在大人的指導下開始自己刷牙, 但仍需大人的幫助。 剛開始的時候, 家長可以有意地讓孩子觀察大人的刷牙動作。 因為孩子太小, 所以孩子 在開始自己刷牙的時候, 往往達不到完全清潔的目的,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幫助他們, 通過逐漸的引導, 寶寶就能越做越好。 當然, 這個時期仍然非常需要因勢利 導, 根據順其自然的原則, 培養寶寶的興趣, 千萬不要為了刷牙弄得寶寶又哭又鬧, 這樣雖然刷乾淨了牙齒, 卻留下了心靈陰影, 得不償失。

3.遠離傷牙壞習慣

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不加以糾正, 就可能釀成大錯, 給寶寶帶來痛苦。 媽媽們要及時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

(1)吮指

兒科專家和心理學家認為, 安全和溫暖是嬰兒所要求的。

Advertisiment
在嬰兒的一定發育階段, 吮指是完全正常的, 一般在2歲末會自動消失, 1歲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習慣。 3歲前有吮指習慣的兒童, 其錯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 而且是暫時的, 只要不再繼續吮指, 畸形會自動消失。

吮指習慣超過3歲半, 牙頜畸形的恒久性將明顯增加。 如果習慣延長到混合牙列時期(6~12歲), 則可能發生永久性畸形。 因此必須及時干預矯治。

(2)舔舌

一些寶寶習慣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間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齲齒牙等, 這些喜歡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 需要進行相關干預和治療。 如果寶寶僅僅是因為好玩舔牙, 就要經常提醒寶寶不要舔牙齒, 並做些遊戲分散寶寶注意力;必要時可以戴固定或活動的矯治器進行矯治。

Advertisiment

(3)咬東西

6歲前的寶寶中, 咬下唇或咬筆、咬被角的孩子比較多見。 這種習慣可造成上牙前突, 上下嘴唇閉不上, 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唇露齒, 需要寶媽及時制止。

對學齡前兒童可以在下唇上塗不良味覺的食物, 必要時可戴矯治器破除;大些的孩子可學習吹簫、笛等樂器, 在加強了唇肌的張力後, 此種習慣較易破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