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如何鍛煉孩子“越挫越勇”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 受挫能力強, 將來在社會中就能更好的接受各種挑戰, 有所作為。 那麼, 我們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呢?

1、給予孩子正確的評價

家長千萬不要隨便誇孩子“聰明”、“漂亮”, 因為這類詞語孩子自己根本無法掌控。 而“勇敢”是個特別好的詞語, 為且要把這個詞的含義準確解讀給他:勇敢不是你敢吃媽媽給你的漂亮蛋糕, 因為你本來就很喜歡做這件事;原本害怕失敗、不敢做但還能去做, 那才叫勇敢。

生活中, 只要孩子有細小的克服, 我們就應及時肯定他是勇敢的。

Advertisiment
也可以用“堅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詞語評價他們。 倘若誇他“聰明”, 那麼將來孩子一旦遭遇失敗, 他們就不知道如何讓自己聰明了, 更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變得不自信。

2、不要拿別人跟孩子比較

對自己感覺良好是孩子的本性, 他們不會拿別人的優秀給自己造成壓力, 其挫折感主要源於想把事情做好的願望實現不了的過程, 一旦願望實現了, 他們就會立刻笑口顏開。 但是, 當孩子的無意行為被家長有意的進行比較之後, 孩子就學會了關注結果。 被表揚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應該比別人強, 當別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時候就無法接受。 而被貶低的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做這件事不如別人, 進而使做事本身的樂趣喪失了。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是, 我們要教會孩子跟自己過去比較, 告訴他們現在做的好並不代表以後都能做好, 原因在於, 每個人學習的時間長短、愛好都有所不同。

3、不要輕易代勞

當孩子做一件事以失敗告終時, 家長們千萬不要輕易代勞。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會扔掉你給的東西, 因為他想要的是自己能撿起來。 事實上你撿起來給他, 並不能使他立刻轉變情緒, 反而會讓他有挫折感。 假如此時你還辯解說:“寶寶撿不到, 媽媽幫你撿。 ”長此以往, 他就會喪失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的韌性, 下回他遇到不難的事情也會習慣地說:“寶寶不會, 媽媽幫我做吧。 ”

4、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

不管家長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 依舊會有數不清的時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或者叫他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然而對於必要的強迫事件, 同樣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絕佳時機。 比如畫畫, 他可以不喜歡畫畫、不學習畫畫, 但是當他開始畫了, 就應該將這幅畫畫完整。 若他畫了一半就失去了興趣而不想繼續畫了, 此時我們要告訴他, 需要把畫畫完。 此處的強迫並非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回來按著他畫, 而是需要我們去引導他, 比如告訴他, 沒畫完的畫就如同沒吃飽的孩子會哭泣, 以此調動孩子的責任心, 促使他完成。

5、不要因孩子鬧情緒而訓斥

當孩子做不好一件事開始哭鬧時, 有的家長看到就會很惱火, 認為孩子這是在無理取鬧, 甚至還覺得他沒出息, 接下來就會對其大聲訓斥:你看看你,

Advertisiment
就這麼點事, 也值得哭!家長此舉只是針對孩子的情緒進行指責, 而並沒有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如此日子長了, 家長的負面評價就會融入孩子的自我評價中, 遇到問題便認定自己沒有解決的能力, 總是想方設法去躲避。

家長們要注意, 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們必須將教育滲透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處, 抓住每個教育機會, 使孩子真正受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