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

我原以為只有大學或是高年級的孩子才會做團隊協作的課題, 沒想到剛上一年級的貝貝就要求做一個Teamwork的課題, 以便在學期末舉辦一個結業作品展。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自我協作、不依賴大人, 老師還特意給家長們發了資訊, 提醒各位家長:所有的工作都要求孩子獨立完成;如果孩子需要家長幫忙準備各類材料, 請家長儘量給予幫助。

既然老師發話了, 我也就對貝貝徹底放羊, 等著她找上門來讓我幫忙準備材料。 誰知她居然這麼沉得住氣, 一直沒找我, 也沒跟我提起過這事。

你沒有橡皮泥?我有

不知不覺過去幾個星期,

Advertisiment
我簡直懷疑她把這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過接下來的事證明, 是我多慮, 人家原來有自己的安排。 那是課題截止日期前的一周, 小貝說要做一個shoe box。

所謂shoe box, 顧名思義, 就是拿鞋盒子作為容器, 做各類手工作品, 比如立體的3D模型, 或是類比場景等。 所需要的材料是陶土或橡皮泥。

“那媽媽週末陪你去買吧。 ”我很積極地建議。

“不用了, 你只要幫我把週六上午的中文課改到下午上就行。 ”貝貝雲淡風輕地說。 我感到莫名其妙, 一問才知道她和同學約好在下午的中文課上碰頭。 那個小朋友手頭有多餘的橡皮泥, 正好是貝貝做課題需要的顏色, 他們說好要互相幫助, 借上中文課見面的機會交換原材料。

原來如此!人家是要將Teamwork進行得更徹底,

Advertisiment
連材料準備都自己解決掉了。

不過, 後來那小朋友手裡的橡皮泥不足以完成貝貝的展示作品, 我最後還是幫她買了一盒24色的橡皮泥。 等她完成作品後, 剩下的橡皮泥她給了另一個需要的小朋友。

這種互通有無的精神, 讓我深感欽佩。 畢竟生活中這種缺少材料的事情經常發生, 老師讓孩子們做課題的過程中, 無形中教會了他們互相協作的精神。

請問, 還需要我做什麼?

貝貝的shoe box作品是一個有關耶誕節的場景。 我以為她們的課題是有關耶誕節的。 後來, 在她們一起協商的過程中我才知道, 耶誕節只是其中一個內容, 還有情人節、復活節等。 節日, 才是課題內容。

協商一般是通過電話進行的。

Advertisiment
一次, 我聽到貝貝給她們組的另一個小朋友(估計是小組長)打電話, 談論她們各自的準備情況。 她先告訴對方自己的工作完成到哪一步, 還缺什麼東西, 什麼時候要完成, 需要其他小朋友幫忙做什麼;然後問對方的情況及是否需要幫助等等。 別說, 還蠻有條理的——這實在是鍛煉語言表達力的好方式。

最後的成品, 我是在老師邀請家長去參加的課題展上看到的。 老實說, 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沒想到居然這麼系統和完整。 每個節日都寫了詳細的介紹, 還有文獻檢索, 圖文並茂, 內容極其豐富, 疊在一起的話, 簡直可以裝訂成厚厚的一本書。 她們三人利用這些圖文材料及手工作品, 很詳細地報導了課題。 結果很成功, 獲得了非常熱烈的掌聲。

Advertisiment

不管喜不喜歡, 都要協作

後來, 我跟老師交談時, 老師再次充分肯定了貝貝這組小朋友在課堂上設計與完成課題時的合作精神, 尤其對她們互相容忍、互相遷就, 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努力的行為大加讚揚。

“貝貝的性格比較急, 比較顧前不顧後;另一位小朋友則比較慢, 做什麼都慢悠悠不急不慌的;還有一位則是細心有餘, 行動力差一點。 我安排她們在一組, 就是為了鍛煉她們互相包容, 互相學習。 ”老師解釋說。 他還告訴我, 以前在學校的小組活動, 都是以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 這是第一次指定組員, 目的是為了鍛煉孩子學習跟不同的小朋友合作。

可以說, 老師安排這次Teamwork的目的完全達到了。 不僅僅是這一組的小朋友們做得不錯,

Advertisiment
其他組的小朋友也各有特色:有一組小朋友排演了一場話劇;還有一組的表演類似於木偶劇, 劇情完全由孩子們自行設計, 不同膚色、各個族裔的孩子們在一起表演, 就像一個大家庭。

我非常贊同貝貝學校從小訓練孩子們的Teamwork精神。 在一個team裡, 孩子們要拋棄自己的偏見, 不管對方是自己喜歡的小朋友, 還是不那麼喜歡的, 都要學習溝通、包容、和諧相處, 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才能共同完成目標。

這對於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實在是一次最好的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