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多數親子溝通出問題的父母 都是這麼想的

這種話不僅無助於問題解決, 還很容易傷及孩子自尊。 其實換種說話方式, 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 比如走到孩子面前, 保持眼神交接, 溫和堅定地說:“寶貝, 玩具玩過了要收好, 都放回玩具的‘家’裡, 不然容易丟。 而且, 一直堆在這裡, 別人就沒法用茶几了。 ”

在上面這個場景中, 無效溝通到底為何無效?有效溝通, 背後又有怎樣的邏輯與技巧呢?針對微信後臺的這些問題, 我們再次做一個統一回復。

與父母們的互動, 我們統計發現, 無效的親子溝通, 往往有以下類型:

父母像看押者, 警告威脅孩子, 或者調查審問孩子。

Advertisiment
這類父母又好比直升飛機, 隨時監控孩子, 或者隨時在懷疑孩子, 孩子無論做了什麼, 都要盤查的一清二楚才行。 這種孩子或者依賴性很強, 或者內心隨時閃出離家出走的念頭。

父母像輔導員, 不斷說教規勸孩子, 這類父母脾氣不錯, 但習慣性囉嗦, 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往往父母說了一堆, 孩子一句也沒聽進去, 且容易對很多事缺乏耐性。

父母像老闆, 指揮命令孩子, 在行為上評判孩子。 這類父母最多用的是“你必須”、“你該做……了”“你不能……”如果孩子不聽從, 甚至可能暴力相向。 這些孩子要麼非常規矩、服從, 要麼非常逆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