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爸媽把握8個原則,避免陷入親子教育誤區

溝通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因素之一, 那麼要怎樣才可以和孩子溝通得更好呢?下面小編總結了一些親子溝通問題的盲點, 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重視。

首先, 父母對孩子的認識和理解影響親子溝通。 關於“孩子最喜歡什麼”這一問題, 有調查顯示23%的家長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歡什麼, 17%的家長 籠統地認為孩子最喜歡玩。 其餘受訪者的回答也不能讓人信服, 大都回答諸如喜歡看報紙、看電視、逛街之類的日常喜好。 而回答喜歡畫畫、小發明之類的答案只占 了10%左右。

其次, 父母的人格修養影響著親子溝通。

Advertisiment
這其中包括父母的價值取向、個人學識與能力, 以及個性品質等多個因素。 關於“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這一 問題, 調查顯示有88%的家長用談心的方式與孩子溝通;5%的家長只是說教;還有3%的家長在帶孩子逛街時談心。 調查發現, 有的家長甚至採取“溝通不好就 打人”的粗暴行為, 這只會讓孩子說假話、品質不好, 他恰恰忘了孩子的這些缺點正是他行為粗暴、常常訓斥孩子所帶來的“副產品”。

再次, 夫妻之間的溝通狀況影響親子溝通。 一般而言, 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模式”來自於家庭溝通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 無聲溝通的行動遠比有聲溝通的語言更有效。

最後, 父母的誠信狀況影響親子溝通。 信譽是溝通的重要條件, 與孩子的溝通需要本著誠信的態度。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去模仿。 你要求孩子說話算數, 你對孩子首先就該信守諾言。 如果確實無法實現對孩子的承諾, 也一定要向孩子說明原因。

8個法則教你避開親子教育雷區

親子教育是一門學問,

Advertisiment
我們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走入一些誤區, 怎麼才能避免這些誤區呢?

親子教育法則一:孩子生氣時, 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時, 父母可千萬別跟著激動, 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 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原則是:孩子越火, 父母越冷。

親子教育法則二:批評孩子的行為, 而非人格特質

告訴孩子, 他有些地方做錯了。 當父母批評行為本身, 孩子知道他只要改進行為, 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 父母如果對孩子說“你這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孩子就會認為, 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 可能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親子教育法則三:當孩子分享心事時, 不要做出早就瞭解的模樣

Advertisiment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 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 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 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長的心得, 父母應該積極配合,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

相關閱讀:親子讀書指導:如何讓寶寶從小就愛上讀書

親子教育法則四: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 因此, 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 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 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 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 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 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親子教育法則五:當顧問, 不當領導

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 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

Advertisiment
如果用命令口吻, 可能會吃閉門羹, 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 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親子教育法則六:不說“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 於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 接下來就說:“我瞭解你的意思, 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 ”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並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親子教育法則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親子教育法則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相關閱讀:寶寶多大適合旅遊?家長該怎麼挑選“親子遊”線路

”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並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親子教育法則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親子教育法則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相關閱讀:寶寶多大適合旅遊?家長該怎麼挑選“親子遊”線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