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 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 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隻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父母應該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3、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

Advertisiment
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

4、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馬上給我……”、“你怎麼那麼笨……”、“我不允許……”、“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駡、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5、常變換新鮮的話題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

Advertisiment
因此有時一些囉嗦的話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運用得當。

6、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7、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 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Advertisiment

8、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 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 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9、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 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Advertisiment

家長與孩子有什麼溝通問題

1、多說教少傾聽

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 時間一長,孩子渴望交流的願望便會被壓抑住。

2、漠視孩子自尊

家長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並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這並非意味著要忽視孩子的意見。 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讓他發表出來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孩子至少被徵求過意見,他會更易於接受最後的決定;二是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 許多家長在“關鍵”問題上總喜歡“封殺”孩子的意見,這就抑制了孩子與父母進行交流的欲望。

Advertisiment

3、不給孩子解釋

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觀點往往與大人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往往在未聽完孩子的話就發火,或者把孩子對某事的態度或看法說成是小題大做,這樣,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4、喜歡強硬措辭

許多家長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於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難以保持平靜,“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常常掛在嘴邊,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