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種方式幫孩子勇敢地面對批評

一年級的明明媽媽一臉愁容地來找我, 說明明今天不想去上學了, 怎麼勸都不去, 她實在無計可施, 只好來求助。 明明不肯去上學, 是因為昨天被老師批評了。 類似的情況以前也經常發生, 上幼稚園的時候, 每次挨了老師批評, 明明就會鬧著不去幼稚園, 有時還一連鬧好幾天, 讓媽媽非常抓狂。

“管它呢!”

明明媽的描述, 讓我想起前不久女兒桐桐挨老師批評的事情。 應該說桐桐是個相對乖巧的孩子, 無論是在幼稚園還是上小學一年級後, 都很少挨老師批評, 可是有一天, 桐桐回家後, 突然在紙上邊畫邊寫:

Advertisiment

一天, 美術陳老師走進我們的教室, 就嚴厲地批評起我們。 我就有點難為情了。 心想:我是很好的, 有時會被老師表揚, 為什麼陳老師會批評我呢?

寫到這裡的時候, 桐桐看起來有點沮喪, 對我說:“媽媽,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 否則就不會挨批評了。 ”

看到小傢伙困惑的樣子, 我立刻意識到如果這個心結不能現場給她解開的話, 她很容易對自己產生否定的認知, 這樣的認知一旦點滴積累起來, 帶給她的負面能量將是很大的。 不能讓事情這樣過去, 這樣想著, 我伸出手把她摟進懷裡, 溫柔而堅定地說:?“桐桐, 你知道嗎?不管老師因為什麼事情批評了你, 你都可以確信, 你做的事不是你。 你是你, 事情是事情。 或許你某件事沒有做好,

Advertisiment
被批評了, 但這只能說明那件事沒有做對而已, 你還是你本來的樣子——老師眼裡的好學生, 媽媽眼裡的棒寶寶。 ”

小傢伙聽著, 有點理解的樣子, 似乎又沒有完全理解。 於是我繼續說:“打比方說, 媽媽愛你, 不管你做了什麼事, 媽媽都一樣愛你, 即使你做了錯事, 媽媽會批評你, 但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 因為你是桐桐。 ”

桐桐臉上的表情漸漸放鬆下來, 開心地回去繼續又寫又畫了。 待到把她完成的繪畫日記拿到我手裡時, 文字已經成了這個樣子:

一天, 美術陳老師走進我們的教室, 就嚴厲地批評起我們。 我就有點難為情了。 心想:我是很好的, 有時會被老師表揚, 為什麼陳老師會批評我呢?陳老師說我們一(3)班已經是最不好的班級。

Advertisiment
我想也想不通, 就想了一句:管它呢!

“管它呢!”是我前不久參加個人成長工作坊時經常聽導師說的一句話, 每次導師說這句話的時候, 我都能體驗到灑脫與坦然的力量, 不糾結, 不過慮, 我特別喜歡, 回來後忍不住教給了桐桐。 沒想到桐桐這麼快就能自發地說出了這句話, 我相信, 桐桐說這句話的時候, 她的內心已經沒有了一開始對自己的那種否定感。

臥談會裡的“盤點”

雖然無論在幼稚園還是小學, 桐桐都很少挨老師的批評, 但她“面對批評”的經歷, 卻已經有好幾年的“歷史”了。

大約從桐桐3歲起, 每天晚上睡覺前, 我倆在被窩裡臥談的時候, 就多了一個儀式性的項目, 那就是相互盤點彼此當天的進步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她來說我有哪些進步, 又有哪些做得不夠好需要改正的地方, 我再反過來說她。 久而久之, 這種彼此表揚與批評的做法就成了一個習慣, 彼此說起來也越來越自然, 哪怕輪到自己被挑毛病的時候, 都變得非常坦然。 這也是我設計 “臥談項目”的初衷之一——希望她能在這樣每天對彼此優長劣短的盤點中逐漸明白, 我們每天的行為, 都會有一些很棒的方面, 但也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方面, 需要我們改進, 這都是很正常的。 只要把這些不大好的行為改進了, 就可以讓自己獲得新的進步, 一個人只要每天不斷進步, 就是最棒的。 至於那些不大好的行為, 只是提醒我們還有哪些需要進步的方面, 不必因為這些事而否定自己。
Advertisiment

大約因為在每天的“臥談項目”中逐漸獲得了對批評的免疫力, 桐桐在幼稚園期間雖然也偶爾受到批評, 但都沒有因此鬧什麼情緒, 也沒有因此否定自己。 偶爾有什麼想不開的, 我稍微一開導, 她就很快接納了自己。

多種方式幫孩子勇敢地面對批評

我始終認為, 培養孩子面對批評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 每個孩子都是社會性的存在, 從出生那天起, 就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發生關係, 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回饋資訊, 這些資訊中, 有正向的表揚、贊許和鼓勵, 也會有負向的批評和否定。 和大人一樣, 正向的話孩子都愛聽, 接受起來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負向的話接受起來, 卻總不是那麼容易, 而且, 如果沒有足夠的內心力量去面對這些負面的資訊, 很可能因此獲得否定的自我意識。孩子的年齡越小,被批評資訊導向否定的自我評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低幼年齡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具有很大的依從性,容易以成人的評價為轉移,成人給予的批評資訊多了,他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成了負性的,長大後就很容易變得自卑、退縮,相信這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那麼,如何幫孩子更好地面對批評呢?我個人認為,讓孩子分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非常重要。日常教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比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最基本的,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因為孩子做了某件錯事就把孩子這個“人”一棍子打死,說些“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呀,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以免孩子總是把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這個人好不好聯繫在一起。

2、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時,不妨經常強調這樣的話:“媽媽愛你,愛的就是你本來的樣子,不管你做了多傻的事情,犯了多少次錯誤,媽媽都一樣愛你。”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媽媽愛的,是自己這個人,即使做了遭受批評的事情,也不必擔心失去媽媽的愛。

3、當孩子因為別人的不當批評而難過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到,她之所以挨批評,主要是因為哪件事沒做好,而不是她這個人不好。為了讓孩子確信這一點,還可以同時幫她盤點一下她做的其他很棒的事情,讓她認識到雖然自己這件事沒做好挨批了,但她依然有很多好的方面,依然是個有很多優點的小孩。

很可能因此獲得否定的自我意識。孩子的年齡越小,被批評資訊導向否定的自我評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低幼年齡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具有很大的依從性,容易以成人的評價為轉移,成人給予的批評資訊多了,他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成了負性的,長大後就很容易變得自卑、退縮,相信這是很多家長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那麼,如何幫孩子更好地面對批評呢?我個人認為,讓孩子分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非常重要。日常教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比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最基本的,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因為孩子做了某件錯事就把孩子這個“人”一棍子打死,說些“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呀,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以免孩子總是把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這個人好不好聯繫在一起。

2、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時,不妨經常強調這樣的話:“媽媽愛你,愛的就是你本來的樣子,不管你做了多傻的事情,犯了多少次錯誤,媽媽都一樣愛你。”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媽媽愛的,是自己這個人,即使做了遭受批評的事情,也不必擔心失去媽媽的愛。

3、當孩子因為別人的不當批評而難過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到,她之所以挨批評,主要是因為哪件事沒做好,而不是她這個人不好。為了讓孩子確信這一點,還可以同時幫她盤點一下她做的其他很棒的事情,讓她認識到雖然自己這件事沒做好挨批了,但她依然有很多好的方面,依然是個有很多優點的小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