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天寶寶常洗頭得中耳炎,聽力極差!連餵奶也會?

中耳炎是不是很嚴重?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竇及乳突氣房)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 中耳炎是寶寶常見的疾病之一, 比如最簡單的感冒也能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躺著餵奶也可能會引發中耳炎, 中耳炎給寶寶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有可能損傷聽力。

得了中耳炎怎麼辦?

建議大家一旦發現了中耳炎, 就應當及時到醫院治療。

問崔醫生你好, 我女兒兩個月, 耳朵裡有很多黃色的固體物, 耳朵外廓也有很多。 有異味。 有滲水現象。 醫生說是中耳炎, 開了頭孢克洛沖劑。 請問您這種藥對小孩有沒有副作用,

Advertisiment
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謝謝您!

確診嬰兒患了中耳炎, 就應接受耳道局部和口服抗生素治療, 且必須堅持7-10天的治療過程。 任何治療都有副作用, 口服抗生素容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因此, 可在口服抗生素2小時後, 服用活性益生菌, 每天一次即可。 再有, 堅持醫生推薦的抗生素療程, 避免耐藥菌產生。

什麼原因可能導致中耳炎?

1、提捏鼻子

家長都希望寶寶長得乖巧可愛, 對於鼻子有點“塌”的寶寶, 家長總覺得經常提捏他的小鼻子能改造鼻型, 讓鼻子“挺”一點。

可是, 原來這提捏小鼻子的小動作卻很有可能會導致寶寶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2、躺著餵奶

有些奶水不足的媽媽便會用奶粉補救,

Advertisiment
常理認為, 人工餵養的孩子發育一點也不會遜於母乳餵養同齡兒的。

其實, 人工餵養跟母乳餵養的寶寶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可是媽媽們必須要注意的是餵養的動作, 如果平時習慣躺著餵奶, 那麼寶寶可是很容易會患上中耳炎的!

3、亂擤鼻涕

寶寶一旦得了鼻炎, 鼻涕增多, 家長便會經常給他擤鼻涕, 可是, 你們知道嗎?這很有可能會讓寶寶患上中耳炎, 原因是擤鼻涕的方法不當惹下的禍。

4、濫用奶嘴

很多新媽媽都愛用沒有奶瓶的“安慰奶嘴”讓孩子安靜入睡。 可是, 糟糕的是一段時間後, 孩子莫名其妙地得上了中耳炎, 迫使她放棄了安慰奶嘴。

5、掏耳朵

給孩子掏耳朵, 分分鐘都有可能導致孩子中耳炎, 尤其是有些爸媽們在給孩子掏耳朵前還要給孩子用水洗一洗耳朵,

Advertisiment
在有水進入耳朵的情況之下再用物體掏一掏, 孩子的耳道被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的機率是非常之大的。

怎麼護理才好?

1、媽媽們還是儘量使用母乳餵養, 或者是抱著寶寶餵奶, 餵奶時, 最好讓寶寶採取半坐位。

正確的餵奶姿勢是:如果是坐著餵奶, 應將寶寶斜抱在懷中, 讓寶寶呈半坐位, 寶寶上半身靠著的那一條腿可以用小凳子墊高些;如果是側躺著餵奶, 媽媽要用手臂將寶寶的上身和頭部支起, 以取得一個最適宜的角度。

2、得了中耳炎的寶寶, 要避免感冒, 因為感冒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的可能性增高。

3、讓寶寶有充分的睡眠, 睡覺的時候, 可以墊高一下頭部, 減少而耳道內的充血導致的腫脹。

Advertisiment

4、寶寶發燒的時候也給寶寶多及時的補充水分, 因為發燒會使得寶寶的寶寶身體裡的水分通過發熱而散失掉, 並且在給寶寶補充水分的時候應該補充一些實質性的水溶液, 比如蜜糖水, 牛奶等, 而不是白開水利尿的溶液, 反而會消耗體力。

5、給寶寶剪指甲, 寶寶會出現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現象, 年齡太小的寶寶不會表達, 可能表現出躁動不安, 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 應給寶寶剪短指甲, 避免寶寶抓挖耳朵。

6、隨時看護, 寶寶得了中耳炎後, 應該保證身邊隨時有家長看護, 因為寶寶有可能會出現噁心和嘔吐。 若耳膜穿孔, 會有分泌物流出。

若已經是慢性中耳炎, 耳膜會增厚且結疤, 耳膜活動性下降甚至中耳腔產生膽脂瘤,

Advertisiment
這時就要家長及時帶寶寶再次就醫, 看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了。

7、給寶寶清理耳垢需要去醫院。 前面我們說道, 如果耳垢比較少的話, 不需要清理。 但是, 如果耳垢已經比較多了, 形成了團狀, 像個塞子一樣塞在耳朵裡面,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 請醫生幫助清理。

8、呼吸道感染後, 詢問寶寶是否有耳部不適。 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時, 致病菌非常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到中耳, 引起中耳炎。

不過, 這種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後7~10天才會發作, 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視。 在寶寶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已經消失後, 父母還需要長按寶寶是否表現出中耳炎的症狀。

另外, 積極預防感冒或者盡可能縮短感冒週期是避免兒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