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是非觀念 從娃娃抓起

4歲的強強、小傑和安安正開心地玩著強強媽媽折給他們的紙飛機, 比了幾回合後, 強強和小傑卻突然吵了起來。 原來, 兩人爭著要一架比較完好的飛機, 不肯承認另一架撞歪的飛機是自己的。 強強媽媽認出那架撞歪的飛機上有強強的塗鴉, 而要他將飛機拿回來, 並且認錯道歉。 強強在媽媽的堅持下只好照做, 心不甘情不願地說“對不起啦!哼~”就在此時, 一旁的安安輕輕拉著強強的手說:“強強, 你不要生氣啦!我的飛機給你好不好?”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從“平行遊戲”進入“聯合遊戲”階段, 雖喜歡與他人一起玩, 卻仍是相當自我中心, 所以時常會有衝突發生。 若以成人的道德觀來看, 這件事或許是非對錯很明顯, 強強明知自己的飛機撞壞了, 但他不想承認。 而強強媽媽在面對這樣的衝突時, 憑著直覺判斷, 再加上迫于面對其他家長的壓力, 也就將矛頭直接指向強強,

Advertisiment
卻也讓他覺得難堪, 演變成更僵的局面。

同齡孩子的道德發展仍有差異

從這個例子中, 可以看出幼兒早期道德發展的幾個方向。 雖然強強的行為的確是引發衝突的起點, 但這個時期的孩子並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對於可以做、不可以做的界限仍很模糊。 強強不是故意要搶小傑的東西, 只是無法接受飛機壞了而做出情緒性的反應, 並不是惡劣地想霸佔他人的玩具。

還有另一種可能, 原本是強強在玩這架飛機, 但他後來卻不想要這架飛機了, 不過他並不理解“開始玩了、飛機壞了才反悔”是違反規則的。 所以雖然強強最後道歉, 卻不是發自內心的承認錯誤;另一方面, 小傑維護自己的權益, 雖是據理力爭, 但也是直覺性的受委屈時的反擊,

Advertisiment
他並沒有顧慮到強強的心情。 兩人都覺得自己有理, 但卻是憑著各自的判斷準則, 因而產生衝突。 換個角度來看, 安安一樣年紀很小, 她未必知道誰對誰錯, 但卻已展現同理心, 這又是道德內涵中的另一個層次了。

幼兒期可養成的是非觀念

是非觀念的培養需要及早開始, 雖然無法立竿見影, 但再三的提醒引導, 能讓孩子由外在的強制規定, 逐漸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與是非觀念相關的道德面向有很多, 在此提出幾個供爸媽作參考:

遵守規則

無論遊戲中的規則(輪流、分享、接受輸贏結果)或生活中的規則(紅燈停, 綠燈行、不亂丟垃圾、物歸原位), 爸媽要教導孩子, 即使對自己不方便, 或心理不舒服,

Advertisiment
還是要去遵守, 因為這就是規則;有規則, 遊戲才能繼續, 生活才能正常運作。 雖然最好是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但如果他的認知能力還無法理解, 爸媽不妨就說這是規定, 一定要遵守, 讓孩子先養成習慣, 等孩子年紀較大時, 再慢慢解釋道理。

有責任感

爸媽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瞭解自己有能力、也有責任做一些事情, 例如, 家事是全家人的事, 應讓孩子負責整理玩具, 或分擔簡單的工作;又如, 接孩子放學時, 應讓孩子自己背書包等;就算只是象徵性的細微小事也好, 主要是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爸媽要避免因不知不覺或怕麻煩, 就把所有事都做好了, 而讓孩子養成大少爺或大小姐性格。

誠實坦蕩, 勇於認錯

如果孩子因為要逃避懲罰而說謊,

Advertisiment
要讓孩子知道誠實的重要, 以免小錯誤變成嚴重的錯誤。 認錯需要勇氣, 爸媽可以體諒孩子怕被處罰的心態, 但仍需堅持自己做事自己承擔的原則, 應該斟酌錯誤輕重給予糾正或處罰, 但肯定孩子勇於認錯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