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坐月子期間應該注意什麼?

產後為什麼要坐月子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 加上出汗、腰酸、腹痛, 非常耗損體力, 氣血、筋骨都很虛弱, 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 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 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 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 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 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 甚至比以前更好, 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在坐月子的過程當中, 實際上是媽媽整個的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 恢復得不好, 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

Advertisiment

產前孕婦擔負著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 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 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 心臟負擔增大, 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 妊娠期腎臟也略有增大, 輸尿管增粗, 肌張力減低, 蠕動減弱。 其它如腸骨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 產後胎兒娩出, 母體器官又會恢復到產前的狀態。 子宮、會陰、陰☆禁☆道的創口會癒合, 子宮縮小, 膈肌下降, 心臟復原, 被拉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會恢復正常。 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能否復原, 則取決於產婦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 若養護得當, 則恢復較快, 且無後患;若稍有不慎, 調養失宜, 則恢復較慢。

坐月子的基本原則

1.慎寒溫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濕度變化,

Advertisiment
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 應做好適當的調整, 室內溫度約25~26℃, 濕度約50%~60%, 穿著長袖、長褲、襪子, 避免著涼、感冒, 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 適勞逸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 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 產後初始, 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 必須多臥床休息, 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 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 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 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 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3.勤清潔

頭髮、身體要經常清洗, 以保持清潔, 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古代由於環境簡陋, 生活條件差, 又沒有電器設備, 因此規定較嚴, 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

Advertisiment
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 洗頭, 洗澡要用40℃左右的溫水, 洗完頭後要及時用幹毛巾擦乾頭髮。

4 調飲食

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 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 應該有所不同;再者, 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 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等疾病發生, 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 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 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

坐月子期間的禁忌

1不能吹風, 因為產後氣血虛弱、筋骨鬆弛, 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 引起感冒、風濕、關節酸痛、腹瀉等疾病。

2不能洗頭, 著涼以後容易頭痛。

3不能流淚或長時間大量閱讀, 否則會傷害視力。 所以閱讀時姿勢要正確、時間不要太長、光線要充足,

Advertisiment
不看悲傷、火暴或是情緒激烈的內容, 最重要是不影響休息, 因為若沒有適度的休息, 容易造成出血難止、腰酸腹痛、精神不濟。

4儘量不沾水, 也不能吃稀飯、牛奶、果汁等, 不然將來會患風濕病或神經痛。

5)不能吃生冷的食物。 因為產後體質較差, 生冷食物吸收不好容易影響身體恢復和通過母乳影響嬰兒腸胃。

客家婦女如此重視坐月子, 一是“傳宗接代”, 二是因為婦女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在舊時農村婦女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 必須保證她們過好坐月子關, 不要削弱體質, 更不要留下病根。 正因如此, 在客家農村, 許多七八十歲的婦女, 腰板硬朗, 手腳靈便, 依然可以從事主要農村勞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