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多汗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坐月子多汗怎麼辦?產後婦女身體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 而多汗則是產後體虛最常見的一種表現, 產後多汗很容易導致產婦傷風感冒。 那麼坐月子多汗怎麼辦呢?

Advertisiment

有許多新媽媽坐月子時都發覺自己整日出汗不止, 認為是分娩造成身體虛弱的表現, 吃了許多營養品, 大補特補, 還是不見好轉, 不僅擔憂落下病根, 這要不要治療?其實, 婦女在產後, 除了感到異常疲乏, 還有多汗現象, 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和產婦特有的新陳代謝活動有密切關係, 並非哪兒“虛”。

產後出汗的原因

產後1-3天內, 產後媽媽會有出現比平時出汗多的情況, 尤其是在夏天, 稍微運動都可以將衣服濕透。 這是一種分娩後的正常現象, 媽媽不必擔心。 產後出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產後機體發生了許多生理變化, 導致媽媽體內汗液旺盛, 從而出現出汗增多的現象。

Advertisiment

產後出汗的原因, 首先是從胎盤胎兒分娩說起。 當胎兒從胎盤分娩出來後, 胎盤血液迴圈就會停止, 導致媽媽子宮收縮, 大量的血液就會進入人體循環, 加上妊娠期間有較多的組織間液體要回收到血管當中, 這樣, 血容量就會有所增加, 一般有15%-20%。 與此同時, 妊娠期體內雌激素增加, 腎上腺功能處於亢進的狀態, 孕期媽媽基礎代謝增高, 植物神經系統改變引起血管舒張, 功能不穩定, 皮膚血容量也隨著增加。

分娩以後, 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活動降低。 體內瀦留的水分必須排出體外, 才能減輕心臟負擔, 有利於產後機體的康復。 而媽媽排泄水分主要有兩個途徑, 一是排尿, 二是通過皮膚大量出汗的方式排出。 所以, 媽媽在產褥早期不僅尿量增多,

Advertisiment
而且皮膚排泄功能旺盛。 同時, 媽媽也會發現, 體重在產後1周內迅速減輕。

在婦女懷孕之後, 為了滿足胎兒生長及發育的需求, 母體的迴圈血量較懷孕前增加了1/3左右。 同時, 伴有激素水準的升高, 物質及能量代謝的增快, 使大量的水分和鈉鹽滯留下來, 以適應懷孕的母體需要。 但是, 分娩之後, 如同一個包袱落地, 產婦的負擔大為減輕。 因而代謝水準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 機體不再需要過多的迴圈血量, 瀦留的鈉鹽和水分就成多餘的了, 必須及時排出體外, 這樣才能減輕心臟的負擔, 有利於機體全面恢復。

人體排泄水和鹽分主要通過三個途徑:①經腎臟的過濾作用, 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②經肺的呼吸活動,

Advertisiment
從呼出氣體中以水蒸氣的形式帶走一部分。 ③通過汗腺由皮膚表面, 以汗液的方式排出。 因此, 在產褥期, 產婦不僅尿多, 而且管理汗腺的交感神經興奮佔據優勢, 汗腺的分泌活動也增強, 從而使產婦出汗較多。 由此可見, 產後多汗是機體進行自我調整的表現, 所以不需要任何特殊治療, 只是產婦應注意避免出汗後傷風受涼。

產後出汗要多久

1.產後出汗主要是指產後媽媽在分娩後1個星期內, 出汗的現象比其他人明顯, 有時候還會在睡眠期間出汗濕透衣服或者床褥, 也稱為產後褥汗。 一般恢復的時間因人而異, 體質好的媽媽出汗時間少一些, 一般一個星期到半個月出汗就會恢復正常。 而身體相對虛弱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出汗時間就會顯得長一些。

2.懷孕的時候身體儲藏了大量的水, 做月子期間就往外排, 一直出汗, 月子期間很容易落下月子病, 產後恢復要把身體調養好, 老了才不會一身病。 媽媽在睡覺, 吃飯, 喝水, 都很容易出汗, 記得出了汗要及時擦乾。 月子裡, 前半個月會出的多, 後面就少一些, 月子過後一般都會恢復正常。 平時注意休息好, 提高身體抵抗力, 不要感冒著涼, 勤換衣服。

產後出汗的種類

1.產後褥汗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是正常情況, 一個禮拜以內就有好轉;病理性的有盜汗和自汗兩種, 恢復時間比較久。

2.新媽媽在產褥期出汗量很大, 而且持續很久, 就是產後自汗。 中醫上認為自汗主要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生產時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肺氣虛損、皮膚抵抗能力下降所致。

3.產後盜汗其中一種,主要表現為睡覺時出汗量大,醒來後就停止。這種出汗情況比較常見,如果一個禮拜以內恢復正常,那麼就是身體為了儘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通過神經和內分泌調節,保持汗腺活躍而大量出汗,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復時間很久甚至長達幾個月,那麼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4.中醫上認為病理性盜汗是因為產後失去大量血液,導致陰氣不足,陽氣過於旺盛;也可能是氣血損耗嚴重,固護衛外的機能下降,也就是常說的陰虛。

產後出汗治療方法

主要是通過中醫治療。

1.氣虛自汗症

治法:補氣加強機體防護,和營止汗。

代表方:黃芪湯。

方藥:甘草、白術、熟地黃、白茯苓、防風、大棗、煆牡蠣、麥冬、黃芪。

2.陰虛盜汗證

治法:補氣滋陰,生津斂汗。

代表方:生脈散加煆牡蠣、糯稻根、浮小麥、山萸肉。

方藥:五味子、人參、麥冬。

3.產後盜汗其中一種,主要表現為睡覺時出汗量大,醒來後就停止。這種出汗情況比較常見,如果一個禮拜以內恢復正常,那麼就是身體為了儘快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通過神經和內分泌調節,保持汗腺活躍而大量出汗,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復時間很久甚至長達幾個月,那麼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4.中醫上認為病理性盜汗是因為產後失去大量血液,導致陰氣不足,陽氣過於旺盛;也可能是氣血損耗嚴重,固護衛外的機能下降,也就是常說的陰虛。

產後出汗治療方法

主要是通過中醫治療。

1.氣虛自汗症

治法:補氣加強機體防護,和營止汗。

代表方:黃芪湯。

方藥:甘草、白術、熟地黃、白茯苓、防風、大棗、煆牡蠣、麥冬、黃芪。

2.陰虛盜汗證

治法:補氣滋陰,生津斂汗。

代表方:生脈散加煆牡蠣、糯稻根、浮小麥、山萸肉。

方藥:五味子、人參、麥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