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家如何分辨病毒性腹瀉

嬰兒病毒性腹瀉是小寶寶常常發生的疾病, 那麼什麼才是病毒性腹瀉?病毒性腹瀉該如何治療呢?病毒性腹瀉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俗話說“久病成醫”, 寶寶這一趟病下來, 對“病毒性腹瀉”這個病, 我這做媽媽的, 也成了半個醫生。 通過對醫生診斷過程的觀察, 基本上發現診斷和治療方案的規律如下:

第一步, 排查掉“腸套疊”和“腸梗阻”的可能性

如果寶寶還沒有呈現腹瀉的症狀, 僅僅只是劇烈嘔吐, 就進入醫院急診, 醫生就要做這一步排查。 因為病毒性腹瀉通常都是以劇烈嘔吐開始, 和腸套疊腸梗阻初期發病狀態很相似,

Advertisiment
所以要做這一步——畢竟所有人的想法都是, 不怕一萬, 只怕萬一!

診斷用到的方法是:

1. B超(如果是晚上或半夜急診, 無法B超時, 則採用X光拍片);

2. 化驗大便;

3. 驗血(可能採用, 如果大便化驗無果);

4. 內外科會診(可能採用, 如果上述三項診斷都無異狀);

由此可見, 如果寶寶沒有呈現劇烈腹痛、哭鬧不止的狀況, 或已經開始水樣腹瀉, 完全可以不讓寶寶做額外的檢查(比如B超和X光拍片), 直接進行大便化驗!

需要注意的是, 在廣泛向身邊有寶寶的朋友諮詢後發現, 生過同樣病的寶寶, 在剛發病的初期, 尤其只是嘔吐的時期做大便化驗, 基本上都化驗不出病毒的存在!能化驗出來的, 幾乎都是腹瀉開始了半天過後!

第二步,

Advertisiment
靜脈輸液

如果有以下兩種情況, 醫生會很堅定的用到靜脈輸液:

1. 寶嘔吐劇烈, 用輸液來補液和添加止吐藥物止吐;

2. 寶寶的腹瀉伴隨有別的症狀, 如發熱和發疹;

第三步, 口服用藥

當下稍微懂些兒童用藥的媽媽都會知道, 病毒性腹瀉是不用抗生素的, 但是如果腹瀉嚴重, 醫生還是要開口服藥的。 一般情形下, 會用到以下幾種:

1. 病毒類: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沖劑、利巴韋林顆粒(新博林)等;

2. 止瀉類:蒙脫石散劑(即必奇或思密達)、卡多曲顆粒(杜拉寶)等;

3. 調整腸道菌群類:培菲康、合生元、媽咪愛等;

可能選用的藥:

1. 果發熱會用到一些去熱的藥, 如美林、泰諾林等, 個別會用到抗生素;

2. 如果有炎症的, 可能會用到抗生素(據說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腸胃舒服一些,

Advertisiment
寶寶就能吃得多一點, 病可以好得快一點);

3. 止吐類:嗎丁啉懸混液、維生素B6等;

4. 補液類:補液鹽水、葡萄糖等。

護理心得

寶寶生病, 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媽媽的居家護理十分重要。

起居照料

1. 處理排泄:因為此病好發於兩歲以下嬰幼兒, 此時的寶寶多數還無法做到有便意時事先告知, 尤其是在嚴重腹瀉難以控制的時候, 所以能使用紙尿褲的就繼續使用, 不能的要注意衣褲的換洗;

2. 注意被褥的更換和清洗, 在太陽下多曬曬;

3. 外出玩耍時, 適當和別的小朋友保持距離, 以免傳染他人;

4. 洗澡不必太勤, 尤其有發熱症狀時。 但是要注意擦洗和保持衣服的乾淨;

關於吃藥:吃藥一定要遵醫囑, 或嚴格按照說明來操作!比如蒙脫石散劑,

Advertisiment
如果調藥粉的水太多了, 或者不是按照三口兩口快速服下的方法, 這個藥是不能很好地到達腸胃的, 也就沒作用了!而抗病毒的藥或者抗生素類藥, 最忌隨意亂吃和隨意停藥!

事後學習才知道, 病毒性腹瀉發病開始的最初四個小時是治療的關鍵期, 這四個小時如果用對了方法, 寶寶可以少吃苦頭, 病也能好得更快!

專家指點:

腸道病毒感染的病程中, 一般輪狀病毒不會發生皮疹,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能出現腹瀉伴有皮疹。

護理方面:

發現寶寶嘔吐和腹瀉時, 爸媽的居家觀察對診斷很重要。 應該記錄寶寶大便的次數、性狀, 嘔吐的時間、嘔吐物的性質。

用藥方面:

病毒性腹瀉不建議用中藥抗病毒,

Advertisiment
此類藥物多性味苦澀, 也會引起大便稀薄。 蒙脫石散劑這樣的止瀉藥是比較合適的, 具有保護胃腸黏膜的作用, 調節腸道菌群的藥亦可用。 補液是口服或靜脈輸液, 應視寶寶脫水程度而定。 止吐或退熱藥物更是對症處理, 不可一概而論。

其他注意事項:

病毒性腹瀉不是寶寶的專利, 成年人抵抗力差時也可能會被傳染, 照料寶寶時還要記得勤洗手, 多開窗通風。
讓小寶寶遠離病毒性腹瀉, 希望我的文章能讓更多的網友瞭解病毒性腹瀉的發病原理, 能在家裡準備辨別病毒性腹瀉, 讓寶寶在病毒性腹瀉初期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