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格勝於知識:論如何培養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寶寶


哈佛大學教授兼精神病專家羅伯特·科爾斯, 根據個人養兒育女的經驗, 結合他周圍人教育孩子的心得, 著述出版了《孩童的道德智商》。

Advertisiment
他認為:

1、道德智商不只是背誦條規得來。 我們學習怎麼跟人相處、怎麼對待他人時, 也逐漸形成我們的道德觀。 這個學習過程, 是從我們所見所聞而記於心中的, 而成人的道德行為如何, 小孩子是最敏銳的覺察者。

2、要小孩說出他們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為, 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他們確實也是我們的觀察者。 當我們想教導小孩子時, 其實有時我們也可以向他們學習。

3、我們從第一天開始, 就在傳達信號給我們的孩子。 所以說對於道德智商的注意應從孩子們誕生的第一天就開始, 因為他們會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 我們要相信品格勝於知識。

4、在小孩進小學前後, 他們開始為這世界設想種種原因, 如事情為什麼和怎麼發生的,

Advertisiment
及他或她應該在不同的情況下怎樣待人處事。 這是小孩的良知開始啟蒙的年齡, 他們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套道德觀, 同時, 小孩也開始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性格。

5、作為父母, 面對孩子較難理解的舉動, 不應只一律責備, 而應嘗試用一顆童心, 去理解和開導他們。 因為只有有了溝通和理解, 才能打開心扉, 慢慢建立橋樑, 將其糾正過來。

什麼是道德商數?

其實德商就是善良, 盡到責任與盡全義務的善良。 科爾斯在《孩童的道德智商》中提到一位小兒科醫生在醫務活動過程中對兒童道德智商的深刻體驗和理解: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心態。 他曾接觸一位患上血癌而將死去的女孩擔心自己會成為一個負擔, 增加母親的憂愁;有一名男孩子在車禍中弄傷右手,

Advertisiment
他不僅為自己感到難過, 他更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難過, 因為他父親喜歡棒球、喜歡教他打棒球。

“德商”是孩子情感體驗的必然結果

孩子最初的情感體驗只表現為美感的體驗, 美感是人對事物是否符合一定的審美標準所產生的體驗。 新生兒就有愛美的傾向, 隨著感知和思維的發展, 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 孩子逐漸掌握了審美的標準, 美感得以發展。

孩子不僅喜愛整潔、色彩鮮豔的事物, 厭惡陳舊、形態醜惡的事物, 而且能從音樂、舞蹈、紙工等藝術活動和藝術作品中產生美感。 孩子的美感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與道德感發生了聯繫, 因為孩子的具體形象——有形美感發展到一定程度,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 便又產生了籠統抽象的無形美感, 多表現為人事行為, 活動美感。 而人事行為活動美感, 就是優秀的道德, 這時的喜愛與道德感是一致的。

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能不能得到滿足引起的, 始終伴隨著道德認識產生的內心體驗。 孩子的道德感是在成人正確教育下逐步形成的, 成人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成人對兒童行動的評價及情緒表現, 使3歲孩子產生了道德感的萌芽, 在完成成人指定的某項要求時, 會出現愉快滿意的情感, 而成人的責備會使孩子產生羞愧感, 但並非真正認識自己的過失。

隨著孩子認識能力、判斷是非能力的提高, 在孩子園的集體生活中,

Advertisiment
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為規則。 有關研究表明, 71.67%的4歲兒童能運用一定的道德行為規則評價自己和他人行為的好壞, 並產生相應的道德體驗, 對自己的犯規行為產生羞愧感, 表現為低頭、臉紅、手摸衣服等。 當他更大一點的時候, 兒童的義務感範圍逐步從親人擴大到同伴、老師, 在幼稚園的集體競賽性☆禁☆遊☆禁☆戲活動中, 孩子的義務感、榮譽感都有較明顯的表現。 尤其是情境對孩子道德感的產生有明顯的影響。

道德感發展過程,就是德商形成過程

道德商數高的孩子,性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感強,善於自我錯位體驗,所以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慈善事業支持者、優秀的社會治安工作者、心理醫生、民事調解員、律師;

道德商數較低的孩子性情殘忍,常施強☆禁☆暴,責任心不強,不習慣於自我換位情感體驗而善於情感惡性循環享受,這樣的孩子若不及時正確引導很可能發展成為暴徒、虐待狂、性騷擾狂,甚至成為罪犯,為此對這樣的孩子應強化道德培養與訓練。喚醒和啟動他們同情心和同理心,誘導換位情感體驗和幫助他人後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以調動理智因素,防止同情心的弱化。

體現孩子德商的七個美德

第一:同情

同情是一個人類感受別人情感的唯一途徑,是人類相互理解的基礎。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感情,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鼓勵孩子去幫助自己的夥伴,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們,教育孩子真誠熱情的對待別人,能夠讓孩子意識到感情上的痛苦對別人帶來的衝擊,因此孩子也就不會在惡作劇。

第二:正直

正直是一個人內在的強烈需求,它能幫助孩子妥善的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糾葛,明辨是非。正直使得孩子一旦偏離了道德的軌道,就會忐忑不安。正直使孩子面對誘惑也能堅決抵制,增強孩子抵禦那些與善行背道而馳的力量。以後在孩子踏入社會時,正直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

第三:節制

節制是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欲望時,能夠三思而後行,約束自己的衝動,從而使得孩子正確行動。節制的孩子可以避免因為匆忙做出選擇而導致危險的後果,形成孩子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空間而不再人云亦云。

第四:尊重

尊重是所有美德最基礎的,它使得孩子在生活中瞭解到別人的感受,鼓勵孩子為別人著想,並讓孩子學會用需要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尊重別人的孩子是很少會用暴力,辱駡,仇恨去對待別人。當尊重融入孩子的生命的時候,他能更好的去感受,體味人際關係的奧妙;在更加尊重別人的基礎上,更加尊重自己。

第五:和善

和善使得孩子日常生活中充滿涵養。擁有和善品德的孩子能夠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體味別人的生活,關心別人的疾苦。這些孩子通常還很謙虛,不認為別人比自己低一等,差一個級別,不會看不起別人。這個社會上,能夠取得成功的必定是那些懂得和氣待人的的人。因為和善的孩子不驕傲,不自卑。

第六:寬容

寬容的孩子在對待與自己不同觀點,不同見解的人時,擁有耐心去思考這些差異的來源,而不是簡單的認為別人錯了。寬容的品德使得人類在面對與自己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能力的同類時,能夠去偽存真,發現共同點,保留差異性,而不會要求所有人都一樣。

第七:公正

公正使得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對待別人,因此孩子會按規則辦事,輪流分享,並在做出判斷之前就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公正的孩子尤其具有同情心,從而增強了孩子的美德,保護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世界是公正的,那些公正對待別人的人,才會被別人公正的對待。

道德感發展過程,就是德商形成過程

道德商數高的孩子,性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責任感強,善於自我錯位體驗,所以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慈善事業支持者、優秀的社會治安工作者、心理醫生、民事調解員、律師;

道德商數較低的孩子性情殘忍,常施強☆禁☆暴,責任心不強,不習慣於自我換位情感體驗而善於情感惡性循環享受,這樣的孩子若不及時正確引導很可能發展成為暴徒、虐待狂、性騷擾狂,甚至成為罪犯,為此對這樣的孩子應強化道德培養與訓練。喚醒和啟動他們同情心和同理心,誘導換位情感體驗和幫助他人後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以調動理智因素,防止同情心的弱化。

體現孩子德商的七個美德

第一:同情

同情是一個人類感受別人情感的唯一途徑,是人類相互理解的基礎。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感情,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鼓勵孩子去幫助自己的夥伴,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們,教育孩子真誠熱情的對待別人,能夠讓孩子意識到感情上的痛苦對別人帶來的衝擊,因此孩子也就不會在惡作劇。

第二:正直

正直是一個人內在的強烈需求,它能幫助孩子妥善的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糾葛,明辨是非。正直使得孩子一旦偏離了道德的軌道,就會忐忑不安。正直使孩子面對誘惑也能堅決抵制,增強孩子抵禦那些與善行背道而馳的力量。以後在孩子踏入社會時,正直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礎。

第三:節制

節制是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欲望時,能夠三思而後行,約束自己的衝動,從而使得孩子正確行動。節制的孩子可以避免因為匆忙做出選擇而導致危險的後果,形成孩子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空間而不再人云亦云。

第四:尊重

尊重是所有美德最基礎的,它使得孩子在生活中瞭解到別人的感受,鼓勵孩子為別人著想,並讓孩子學會用需要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尊重別人的孩子是很少會用暴力,辱駡,仇恨去對待別人。當尊重融入孩子的生命的時候,他能更好的去感受,體味人際關係的奧妙;在更加尊重別人的基礎上,更加尊重自己。

第五:和善

和善使得孩子日常生活中充滿涵養。擁有和善品德的孩子能夠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體味別人的生活,關心別人的疾苦。這些孩子通常還很謙虛,不認為別人比自己低一等,差一個級別,不會看不起別人。這個社會上,能夠取得成功的必定是那些懂得和氣待人的的人。因為和善的孩子不驕傲,不自卑。

第六:寬容

寬容的孩子在對待與自己不同觀點,不同見解的人時,擁有耐心去思考這些差異的來源,而不是簡單的認為別人錯了。寬容的品德使得人類在面對與自己不同種族,不同性別,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能力的同類時,能夠去偽存真,發現共同點,保留差異性,而不會要求所有人都一樣。

第七:公正

公正使得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對待別人,因此孩子會按規則辦事,輪流分享,並在做出判斷之前就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公正的孩子尤其具有同情心,從而增強了孩子的美德,保護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世界是公正的,那些公正對待別人的人,才會被別人公正的對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