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口吃的兒童成長發育的危害

口吃是最常見的一種語流失調, 它一直是言語病理學的最大難題之一。 在如何給口吃下定義這一點上, 言語/語言病理學家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根據珀金斯下的定義, “口吃是指發出語音的時間選擇能力異常。 ”它包括語音、音節或發音動作的不正常重複, 遲疑或拖延, 同時還可能伴有面部扭曲、手勢或其他身體動作——這些都是口吃者想努力把話說清楚, 說話出現了困難, 想用其他方式代替說話或內心焦急的表現。 一些口吃者常常有發音動作(口部一張一合), 但發不出聲音, 這種情況有時甚至會延續幾分鐘。

Advertisiment
還有一些口吃者則總是拉長聲或重複語音、音節或單詞。

多數口吃者只是在說某些單詞時或在某些情況下才感到說話特別吃力。 在獨自一人或與朋友相處時, 他們說話相當正常;但是, 一與陌生人講話, 他們就變得結結巴巴。 一些人與他人交談時嚴重口吃, 然而朗讀或唱歌卻完全正常。 對口吃者來說, 打電話可能是特別可怕的事情, 因為在電話裡可能要說出自己的姓名或以某個音節打頭的單詞。

口吃在言語和動作方面具有明顯的個人特徵。 一些口吃者說話幾乎不停頓, 顯得十分費力, 有時還做出各種動作, 乍看上去十分古怪(如頭向後仰, 伸舌噘嘴、吐唾沫、氣喘等)。 另外一些口吃者說話並不顯得費力,

Advertisiment
也不有意回避同人講話, 在許多情況下, 他們能夠不暴露自己的口吃。 這種口吃者可以模仿講話中正常的不流利情況, 還可以儘量不用自己發音困難的單詞。

口吃者的問題不在於他們沒有聽力和不懂得說話應該流暢。 口吃者知道自己說話與正常人有差別, 甚至知道怎樣說自己想要說的話。 但是, 他們有時很難把某些語音用作話語的開頭, 同時也很難從一個音過渡到另一個音。

最後應該指出, 在大多數情況下, 口吃會在患者將要進入或剛剛進入青春期時神不知鬼不覺地不治而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