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冷嘲熱諷比打孩子更要不得

從事幼稚教育已有十年之久, 也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孩子讀不好一首兒歌、算不好一道算術題、做不成一件事時, 家長動不動就會破口大駡:“你怎麼這麼笨!這都不會!你真是個傻瓜!”語言傷害有時甚至比一頓毒打還要讓人難受。 然而, 許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不得不說一聲:警惕語言暴力!現在家長的意識裡都知道“不打不成才”等傳統的教育觀念已經行不通了, 可卻逐漸演變成了冷嘲熱諷!

有一次, 一位爸爸到幼稚園觀看孩子們的活動, 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配合老師朗讀兒歌時, 這位家長氣不打一處來,

Advertisiment
當著全班孩子、老師和那麼多家長的面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羞辱:“你這個傢伙, 真是氣死我了。 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笨蛋!你再不好好跟老師一起做, 以後別回來了。 ”在父親的羞辱、威脅下, 孩子膽怯地跟著老師讀著, 孩子的眼裡滿含著淚水, 讀兒歌的聲音也是那樣的顫抖, 一首優美的兒歌此時在孩子眼裡似乎是猛虎野獸。 看得出, 孩子並沒有真心朗讀, 在孩子眼裡, 似乎也看到了孩子對詩歌的厭惡。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把這位父親輕輕拉出去, 著實“教育”了一番。 我不知道我這樣做是否還來得及, 也不知道這次事件會不會讓這個孩子在心裡留下永久的傷害!真希望, 我的補救還為時不晚!

也很理解這位家長當時的心情,

Advertisiment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我也不是聖人, 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落後于別人時, 誰的心裡都有打番五味瓶的滋味!可是, 身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補救, 而不是圖自己一時心裡痛快――先罵了再說!父母有權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要注意表達的方式, 留意自己的用詞是否恰當!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只要修正一下自己的用詞, 就能讓孩子易於接受, 使孩子不會感到被傷害, 從而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