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時間觀念培養4步走

"時間"這個詞看不見、摸不著, 很難通過解釋說明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它的意義, 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讓吃飯、學習、玩耍、睡眠都變成培養時間觀念的一個環節。 只有規律的生活作息, 才能使幼兒對"時間"這個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3歲的京京馬上要入幼稚園了, 但媽媽很擔心京京無法適應幼稚園, 因為京京常常是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 心裡又想著另一件事情, 三心二意, 毫無長性就連吃飯、喝奶也是東奔西跑, 往往一頓飯吃了四五十分鐘還沒有吃完和京京相比,

Advertisiment
諾諾好像又是另一個極端, 他對每一件事的專注程度都很高, 尤其是碰上自己喜歡玩的遊戲, 邵更是沒完沒了, 有時玩手機遊戲非要把媽媽的手機玩得沒有電了才肯甘休。

案例中的京京和諾諾是缺乏時間觀念的典型表現, 他們做事情感覺不到時間的緊迫性和寶貴性, 對時間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

3歲前寶寶應有規律地建立時間觀念

0~1歲

孩子主要依囂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對時間的條件反射。 寶寶滿月之後, 就會隨媽媽的安排產生初步的時間觀念, 如餓了要喝奶, 渴了要喝水, 排尿換尿布, 要大人抱著逗樂……如此反復迴圈。 這個階段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祌來完成。

Advertisiment
因此家長要順應孩子的生物祌, 按照孩子的生理需求來安排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這樣有利於孩子對時間建立很好的條件反射, 進而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1~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想法了, 對時間的認知有了明顯發展。 雖然他對具體的時間數字缺乏概念, 但已經能認識一些特殊活動的時間了, 如一日報三餐時間、午睡時間、晚上睡覺時間。 還可能知道一周有七天, 其中週一至週五是爸爸媽媽的上班時間, 週末是陪自己的時間。 這個階段家長要多通過語言和具體的行動來幫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如孩子醒了告訴孩子該起床了, 起床穿衣之後告訴孩子要洗臉、洗手, 然後吃早餐, 揮手和父母說再見,

Advertisiment
中午吃完飯之後要午睡, 午睡之後出門散步等。 通過語言的強調和具體的活動, 孩子會慢慢內化時間, 變得逐步自發地去做, 進而蕎成做事遵守時間不拖拉的好習慣。

2~3歲

這個階段最好讓寶寶做時間的主人, 父母以配角的方式參與支援。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要求, 這時應該讓他接受時間刺激來鍛煉他的語言能力。 例如:告訴孩子早上7點鐘起床、7點半吃早點, 8點鐘到樓下玩, 中午1點睡午覺, 下午4點外出散步, 6點半吃晚飯, 晚上8點半上床睡覺, 讓孩子的生活養成規律。 此外, 還要幫助孩子嚴格遵守時間, 如畫圖、玩玩具、做遊戲等都要按時進行, 按時結束, 讓孩子產生守時、遵時、惜時的觀念。 當孩子思想上有了時間這根弦,

Advertisiment
做事就不會"慢吞吞""磨磨蹭蹭"了。

時間觀念培養小技巧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也許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將來孩子一旦步入學校、社會, 則會面臨諸多問題, 很難適應未來學校生活。 那麼,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呢?

選擇有感染力的睡前小故事

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而睡覺前一般都是家庭親子閱讀時間。 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方面,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有關時間的圖畫書,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晚安, 月亮》, 這本書中的"睡前儀式"很特別, 一隻小兔子晚上要睡覺了, 它跟房間裡的一切東西告別, 祝它們"晚安", 其中包括月亮、小椅子、紅氣球、小梳子。 這個故事將時間和睡前儀式不動聲色地揉合一起,

Advertisiment
適合父母讀給年幼的寶寶聽, 培養孩子初步的時間觀念。

用生動具體圖像標示時間

年齡小的孩子, 不認識掛鐘上的時間數位, 往往家長告訴孩子晚上8點半了, 該睡覺了, 但是孩子卻沒有相應的時間概念。 因此家長可以動手和孩子設計一個小鬧祌, 小鬧鐘時間的數位識別碼可以變成月亮、太陽、吸引人的餐桌、滑梯或秋千等, 分別代表睡覺、起床、就餐和玩耍等, 指標一定是可以撥動的, 由小朋友在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指導下隨時操作, 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和孩子一起統籌安排時間

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養成時間觀念的前提。

爸爸媽媽可以把孩子一日的作息時間固定下來, 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張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如早上幾點起床、洗漱、吃早餐,幾點外出、午睡,晚上幾點睡覺等都做出具體的安排,並嚴格執行。慢慢地,孩子一日的生活就會變得規律起來,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家長一開始讓孩子按照固定的時間表做事會覺得非常呆板無趣,但是一旦堅持、形成規律之後,養育孩子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和孩子一起定期檢查時間的運用

有了"時間表"這根無形的指揮棒,就可以很好地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了。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時間表去做,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監督時間表的執行情況。如孩子做事再出現拖拉磨蹭時,家長可以引入"時間表"一現在幾點了,接下來該幹什麼了?孩子就會明確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需要家長的身體力行。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律,孩子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面就會無所適從。

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張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如早上幾點起床、洗漱、吃早餐,幾點外出、午睡,晚上幾點睡覺等都做出具體的安排,並嚴格執行。慢慢地,孩子一日的生活就會變得規律起來,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家長一開始讓孩子按照固定的時間表做事會覺得非常呆板無趣,但是一旦堅持、形成規律之後,養育孩子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和孩子一起定期檢查時間的運用

有了"時間表"這根無形的指揮棒,就可以很好地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了。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時間表去做,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監督時間表的執行情況。如孩子做事再出現拖拉磨蹭時,家長可以引入"時間表"一現在幾點了,接下來該幹什麼了?孩子就會明確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需要家長的身體力行。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就沒有規律,孩子在認識時間、遵守時間方面就會無所適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