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方法_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 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 瞭解孩子, 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時間觀念。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Advertisiment

一、培養寶寶的時間觀念的有效方法

對於寶寶來說, 是沒有什麼觀念可言的, 尤其是時間觀念, 不過寶寶的時間觀念要趁早培養, 從小養成習慣才好。 實際上, 磨蹭是一個世界性的兒童行為問題,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點尤為重要——寶寶沒時間概念。

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 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理解其含義, 對孩子來說, 無疑是必要的。 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後, 孩子也許會更規矩些。 當寶寶有一些要求時, 媽媽經常告訴他“吃過午飯”或“等爸爸回來”、“午睡之後”等等以作為時間的概念。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樣寶寶就立刻聽懂了, 而且還能耐心地等待到應諾的時間。 這是幼兒的時間概念, 因為孩子不認識鐘錶, 也不懂得幾點是什麼意思。

掌握時間概念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時間觀念對於幼兒適應集體生活以及未來的學校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 應該從小開始, 甚至可以從母親懷孕開始, 一直培養到成年, 但各年齡階段的培養要求和方式不同, 在3歲前早期教育階段就要抓緊培養。 在此之中, 規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兒期:孕婦應讓胎兒在胎內的生活有規律, 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規律。 按時進餐、睡眠、工作、學習、休息、娛樂、散步等,

Advertisiment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就可以給胎兒以積極的感應時間。

初生到1歲:新生兒出生1個月後對新環境逐步適應, 就會隨母親為他的生活安排而產生了初步的時間觀念, 養成按時睡眠, 按時吃奶, 按時要人抱起逗樂, 而逐步在新環境中調節好生理節律, 使“生物鐘”按時走。 隨著月齡的增長, 嬰兒也逐步感知時間的概念, 到了吃奶的時間會哭著表示肚餓了, 吃完奶後間隔一定的時間排出尿, 會哭著要母親調換尿布。 當他睡足、吃飯以後就哭著要求母親抱起逗樂, 玩累了就會在規定的時間自動入睡。 若是母親沒有時間觀念, 不按規定時間安排嬰兒的生活, 嬰兒的生活混亂, 就不可能對時間建立條件反射,

Advertisiment
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1歲至2歲:這時期孩子的動作發展已能自由行走, 雙手會做點小事情, 並能用簡單的詞來補充動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願。 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動作和語言來培養時間觀念。 例如:每到清晨醒後, 孩子會爬起來要求起床、穿衣;隨後指著毛巾要洗臉、洗手;走到桌邊要吃早餐。 到了時間要上托兒所, 母親上班了會揮手表示再見, 晚上累了會走到床邊要睡覺。 這種時間觀念形成後, 孩子會逐步變得不需要成人每次教, 而自然的會去做, 以後就會養成做事遵守時間, 不拖拉的好習慣。

要給寶寶固定睡覺時間, 睡覺的時間越固定, 孩子們越容易執行。 但因為小寶寶的時間概念尚不清晰,

Advertisiment
所以固定的睡覺準備活動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到了。 比如:“動畫片結束了, 寶寶就該上床睡覺了。 ”比較適宜的準備活動是讀書、講故事或者聽音樂。 切忌睡前做劇烈活動, 比如用枕頭打仗或玩球讓孩子更興奮。 記住:一旦給孩子規定好上床睡覺的時間就不要改變。 不要把“天黑了”當作孩子上床睡覺的標準, 因為夏天白天很長, 這種說法會引起麻煩。

2歲到3歲: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要求, 這時應該讓他接受時間刺激來鍛煉他的語言能力。 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點鐘按時起床、7點半吃早點, 8點鐘上托兒所, 下午4點或5點接他回家, 6點或6點半吃晚飯, 晚上8點半上床睡覺。 這時可以給孩子做一個玩具鐘, 雖然孩子還不能識太多的數字, 但可每天教他撥動指標轉動到一定的位置來表示當時活動的時間,使他逐步感知時間,懂得按時作息。此外還要幫助孩子嚴格遵守時間。如畫圖、玩玩具、做遊戲等都要按時進行,按時結束。從小要養成守時、遵時、惜時、對時間有緊迫感。因為時間不抓緊一鬆懈就會拖長,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應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時間觀念就不會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有的人做事拖拖拉拉、墨墨蹟跡的,有的人做事雷厲風行,其實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你想讓你的寶寶從小就有時間觀念麼,那就從小從現在培養吧。

二、常見的教育孩子的誤區

1、 對孩子動武

打孩子。這是許多家庭中錯誤的教育方法。孩子來到世上,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因此他總是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總想去摸摸、嘗嘗。在這過程中,當然會犯多種錯誤。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好奇的心理,循循善誘,輕聲細語的加以正確引導。如果一味的打孩子,那就打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天真,變得戰戰兢兢,畏畏縮縮,抬不起頭來,心理受到嚴重的挫傷,有的甚至造成孩子人格不良,埋下精神病患者的種子。

2、 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需求,瞭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後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 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雲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但可每天教他撥動指標轉動到一定的位置來表示當時活動的時間,使他逐步感知時間,懂得按時作息。此外還要幫助孩子嚴格遵守時間。如畫圖、玩玩具、做遊戲等都要按時進行,按時結束。從小要養成守時、遵時、惜時、對時間有緊迫感。因為時間不抓緊一鬆懈就會拖長,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應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時間觀念就不會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有的人做事拖拖拉拉、墨墨蹟跡的,有的人做事雷厲風行,其實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你想讓你的寶寶從小就有時間觀念麼,那就從小從現在培養吧。

二、常見的教育孩子的誤區

1、 對孩子動武

打孩子。這是許多家庭中錯誤的教育方法。孩子來到世上,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因此他總是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總想去摸摸、嘗嘗。在這過程中,當然會犯多種錯誤。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好奇的心理,循循善誘,輕聲細語的加以正確引導。如果一味的打孩子,那就打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天真,變得戰戰兢兢,畏畏縮縮,抬不起頭來,心理受到嚴重的挫傷,有的甚至造成孩子人格不良,埋下精神病患者的種子。

2、 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需求,瞭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後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 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雲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