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天性弓形體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弓形體病( Toxoplasmosis)是鼠弓形體屬原蟲(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全身性☆禁☆感染性疾病, 分先天和後天感染二種。 先天感染常累及多器官組織, 以神經系統和眼部病變為主, 是新生兒和小嬰兒中樞神經系統嚴重畸形及智力精神發育障礙的重要病因之一。 後天獲得性☆禁☆感染多發生於免疫缺陷及免疫受損者, 以內臟器官受累及全身症狀為主, HIV感染患兒發生弓形體感染時常為暴發性。

病因

鼠弓形體是一種球形原蟲, 其裂殖體為卵圓形或新月形, (2~4)um×(4~7)um。 組織包囊直徑為10~100um。 弓形體在發育過程中需要中間宿主和終宿主。

Advertisiment
中間宿主有魚類、鳥類、爬行類、哺乳動物及人, 終宿主僅有貓。 弓形體生活史中有五種不同形態即滋養體、包囊(在中間宿主)、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在終宿主)G有性繁殖僅見於終宿主腸系膜上皮細胞內, 腸上皮細胞破裂後, 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 經短期發育成熟後即具感染性。 無性繁殖發生在中間宿主及終宿主的各種有核細胞內。 急性期宿主尚無免疫力, 弓形體在細胞內迅速繁殖形成假囊。 慢性期弓形體在組織內形成包囊, 可在宿主體內長期存在。 不同發育時期弓形體的抵抗力不同。 滋養體的抵抗力最弱, 在外界迅速死亡。 包囊的抵抗力較強, 常溫下感染力可維持1年以上, 但56℃10~15min、80℃1min可將其殺滅, 對酸堿及常用消毒劑抵抗力較強。
Advertisiment
卵囊不耐熱, 80℃1 min可將其殺滅。

發病機制

新生兒感染後, 弓形體經血行擴散可侵犯多個器官和組織, 在宿主細胞內寄生和繁殖, 使細胞破壞, 子孢子逸出後又侵犯鄰近細胞, 如此反復破壞, 產生壞死灶, 引起組織強烈炎性反應。 當宿主產生免疫力, 蟲體繁殖受抑制形成不活動的組織包囊, 而成為慢性☆禁☆感染。 一旦宿主免疫力降低, 即可從包囊內逸出, 形成復發。 弓形體亦可作為抗原引起過敏反應。 此外尚可引起嚴重的繼發性病變如梗死、鈣化和發育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